#四六级必备# 四六级汉译英必考翻译技巧: 语序的调整

#四六级必备# 四六级汉译英必考翻译技巧: 语序的调整

2016-05-06    25'04''

主播: 灰了眸

877 17

介绍:
语序指句子各成分之间(下文简称“句内”)以及句与句之间(下文简称“句间”)的排列次序。汉语和英语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其语序也有同有异。“同”的通常是主语、谓语和宾语的位置,“异”的通常是定语、状语的位置以及逻辑上的顺序。 汉语是向左延伸的语言,定语一般放在所修饰的中心词之前;而英语是向右延伸的语言,定语多置于所修饰的中心词之后。不过,英语的定语位置又比较灵活,单词作定语时,一般放在中心词之前;较长的定语则一般放在中心词之后。 在汉语中,状语一般位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偶尔出现在句首。而在英语中,状语通常出现在谓语动词之后,或者置于句尾。但英语的状语在使用上比较灵活,有时也可以放在谓语动词之前或句首,因此译者在汉译英时还需考虑句子结构平衡等因素,对语序进行适当调整。 汉英两种语言在思维模式上也存在差异。汉语体现的是归纳性的思维方式,往往是表示细节信息的内容在前,表示结论判断的内容在后。英语体现的则是演绎性的思维方式,比较倾向于先结论后细节信息的逻辑顺序。译者在翻译时要注意调整译文句内以及句间的逻辑顺序,使其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1.定语的语序调整 汉语的定语一般位于中心词之前。英语中单词作定语时,通常位于中心词之前;而短语或句子作定语时,通常位于中心词之后。对于汉语中较长较复杂的定语,汉译英时可尝试将其处理为定语从句,置于中心词之后。另外,汉译英时,如果汉语中心词的定语中有动词,可尝试将其译为不定式或分词结构,置于中心词之后。 例1. 孔子生在春秋时期的鲁国,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说的奠基人。 参考译文:Living in the State of Lu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Confucius was a great educationalist, ideologist and the founder of Confucianism of ancient China. 注解:原文中“春秋时期的鲁国”和“儒家学说的奠基人”的定语都较长,汉译英时可将其处理为后置定语,以使译文更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例2. 唐朝是中华文明的巅峰时期,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 参考译文:The Tang Dynasty was the peak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also an era of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boom of ancient China. 注解:原文中“中华文明的巅峰时期”的定语较长,可将其译为介词短语of Chinese civilization,置于中心词之后。同样,“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的定语也较长,可将其译为介词短语of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boom of ancient China,作后置定语。 例3. 京剧是结合了音乐、表演、文学、脸谱的艺术形式。 参考译文:Peking Opera is an art form integrating music, performance, literature and face-painting. 注解:在“结合了音乐、表演、文学、脸谱的艺术形式”中,中心词为“形式”,其定语“艺术”是单个词语,汉译英时可放在中心词前,其他定语较长,且其中包含了动词“结合”,可尝试将其译为分词短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4. 红包是中国人在假日或其他特殊场合送出的礼金。 参考译文:A “red envelope” is a monetary gift that given by Chinese people during holidays or other special occasions. 注解:在“中国人在假日或其他特殊场合送出的礼金”中,中心词为“礼金”,其定语较长,是一个包含有主语和谓语动词的句子,汉译英时可将其译为定语从句,置于中心词之后。此外,状语“在假日或其他特殊场合”位于原文的主语和谓语之间,汉译英时可将其置于定语从句句尾。 2.状语的语序调整 状语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是句子中重要的修饰成分。在汉语中,时间和地点状语一般位于句首,也可以位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在英语中,时间和地点状语则一般位于句尾,有时也置于句首。另外,如果句中同时出现时间和地点状语,汉语一般是先时间、后地点,英语则一般是先地点、后时间。 在汉语中,表示方式、条件、目的或原因的状语通常位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呈现出“主语+状语+谓语+宾语”的模式。在英语中,表示方式、条件、目的或原因的状语一般出现在谓语或宾语之后,通常位于句尾(偶尔位于句首或句中),主要呈现出“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的模式。 以上说明的是一般规律,由于英语状语的位置比较灵活,汉译英时还需综合考虑句子的结构平衡、避免出现头重脚轻等因素,对状语的语序进行适当调整。 例1. 孔子以其正直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影响了一代代的中国人。 参考译文:Through his righteousness, optimism and enterprising spirit, Confucius has influenced the character of the Chinese people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注解:方式状语“以其正直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原文中位于主语和谓语之间,汉译英时可根据英语表达习惯,将其置于译文的句首或句尾。但考虑到译文句子结构的平衡,避免句尾修饰语堆砌过多,将其置于句首的效果更好。此外,“一代代的中国人”中的定语较长,可将其译为介词短语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作后置定语。 例2. 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在食材、食疗、食器等方面都对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译文:During a long period of development, China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world in the areas of food resources, diet treatment and dishware design. 注解:状语“在食材、食疗、食器等方面”位于原文的主语和谓语之间,汉译英时可将其置于译文的句尾。此外,为保持译文句子结构的平衡,避免句尾状语过多,状语“经过长期的实践”的译文可依然置于句首。 例3. 在四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中国菜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展现出不同的特征。 参考译文:During these four or five thousand years of development, Chinese cuisine has had various features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regions. 注解:原文中的状语“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位于主语和谓语之间,汉译英时需将其置于译文的句尾。此外,为避免译文的句尾出现状语堆砌的现象,原文中的时间状语“在四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可仍然放在句首翻译。 3.逻辑语序调整 通常来说,汉语体现的是归纳性的思维方式,常常是原因在前,结论在后;表示条件的内容在前,结果在后;表示假设的内容在前,结论在后;举例的内容在前,综述在后。英语体现的是演绎性的思维方式,常常是结论在前,原因在后;结果在前,条件在后;结论在前,假设在后;综述在前,举例在后。鉴于汉英两种语言在逻辑顺序上的差异,译者在汉译英时需适当调整句内以及句间的逻辑顺序。 例1. 水坝建好后,三峡再没有什么礁石和险滩,不再有什么危险。 参考译文:After the dam was built, the Three Gorges became less dangerous because no reefs or shoals posed risks along the river. 注解:原文三个分句中,最后一个分句“不再有什么危险”表示结论,而第二个分句“三峡再没有什么礁石和险滩”是原因。英文中通常先说结论,后说原因,因此汉译英时需调整第二和第三个分句的语序。 例2. 在建设城市的过程中,一些传统的四合院正在被高楼所取代,实在令人惋惜。 参考译文:It’s a great pity that some traditional courtyards are being replaced by high-rise buildings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注解:“实在令人惋惜”是原文的结论所在,汉译英时可将其置于译文的句首。此外,原文中的状语“在建设城市的过程中”可放在句尾翻译,以使译文更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例3. 春节期间,说话时不许提到“死”“病”等不祥的字眼。 参考译文: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some ill-omened words such as “death” or “sickness” are forbidden to be used in conversation. 注解:汉语一般是先举例后综述,英语则通常是先综述后举例。因此在翻译原文中的“‘死’‘病’等不祥的字眼”时,可先译其综述词“不祥的字眼”,再通过such as引出具体的例子:“death”or“sickness”。 还有什么不懂的私信我吧~~么么哒(*^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