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詹姆士颇有学识,与当时美国的一些著名思想家、特别是与爱默生过从甚密,颇为知已。祖父的求实精神、父亲的神秘主义,再加上一点爱尔兰人的幽默和更多的美国式的坦直,成为孕育詹姆士精神气质的精神摇篮。威廉·詹姆士是家庭中的长子,下面有三个弟弟,一个妹妹。名门望族的出身使他们从小受到与众不同的教育,父亲与出入自己家庭中的各种人物,尤其是与爱默生等知名人士对各种问题的讨论,使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得到教化。信奉傅立叶主义和布鲁克农庄派的老詹姆士,他的教育方法是开放式的。他与孩子们既亲密无间又允许他们各自有高度自由。 这使詹姆士兄妹习惯于在午餐和喝茶时叽叽喳喳和父亲交谈,老少之间的思想碰撞不但使孩子们了解和熟悉了他们父亲的见解和处理问题的习惯,而且养成了对别人的见解既同情又批判的态度。这对他们日后各自的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父亲眼中,老大詹姆士是个思维敏捷,而又十分活跃的小伙子,而老二亨利却是个好静喜思的人,兄弟俩对比鲜明,但在文学方面都显示出早期才能。家里人以为老大将来会从事小说创作,老二则会选择哲学。没想到成名后的兄弟俩恰好相反,不过一个是以小说家的笔法撰写着他的哲学著作,一个却以哲学家的腔调在描述着他的故事,当然,这是20年后的事了。当时他们的父母曾为给孩子们提供最优良的教育而颇费心血。老詹姆士既希望孩子们继承父辈们在北美拓荒事业中的成就的传统,又脱不开对“老家”文化的眷恋-一因为将欧洲标准视作美国任何一部门生活里的最高标准,乃是当时欧洲移民们难以摆脱的传统心理。为此,老詹姆士认为孩子们既要在本国接受教育,又必须接受欧洲教育。他们全家经常迁移于美国和欧洲之间,旅行成了家常便饭。1855--1860年,詹姆士一家辗转于英、法、德、瑞士等欧洲各国,小詹姆士也相继在伦敦、巴黎、波伦、日内瓦等地接受以私人教师为主的教育。1857-1858年初,他在波伦中学读了一学期后,曾随父回到美国,第二年又随父重访欧洲,在日内瓦读了一年中学,次年夏又转学到波恩,主要学习德语,直到1860年即詹姆士18岁时,他们一家才结束流动生活,居于罗德岛的纽波特。这种大杂烩式的教育虽然欠系统,也不正规,然而广搏的见识使詹姆士兄弟具有觉阔的视野,并使他们都由此掌握了语言工具,此后便可以得心应手地吮吸欧洲文化的养料了。日后,当人们看到在北美大陆开放的这朵实用主义新花,是萌发于欧洲的精神传统,都不得不承认詹姆士在学业上的成就并非自天而降,而是拔地而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