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4家乡的炒米

20180324家乡的炒米

2018-03-24    08'43''

主播: 心语🍗😹

44 1

介绍:
家乡的炒米 作者:田 力 朗诵:心 语 岁末新初,又是腊肉飘香。冬阳冷冷,忽然想到家乡的炒米。 老家地处江汉平原,因有千湖之国之誉,成长如昨的记忆里水泊畦畦、弯埂处处,盛夏里,执着的蝉鸣和撩人的蛙鼓,更不用说那婆娑的杨柳、翻飞的麦浪。多年之后回家,面对洋洋放歌的牛蹄河水,我仍然能清晰记起儿时游水撒欢的场景。 应当是上世纪七十年代,那一个个朝日渐起的一个个薄明,在去村小的小道上,闻着田野里散发的花气草香,听着不知名的鸟儿叽叽喳喳的合鸣,一群小伙伴们蹦蹦跳跳。那时自没有现代人早餐这一概念,但五颜六色的布书包中,定然有母亲们亲手放入的一把把炒米。 炒米,顾名思义,当然是用米纯手工炒制,如今因社会进步已至鲜见。小时候,我多次看到母亲炒炒米,过程繁复却也别有味道。原料自是地产稻米,先以木蒸笼蒸熟置于日下凉晒。后以铁锅加细黑沙粒烧热,放入风干熟米,用秸杆或麻杆反复于锅中搅动。待到米花渐白,以细纱网箕抄起,慢抖其中细沙,炒米即成。其中的火候至为关键,以木为柴,炒米脆嫩;而器具也殊为重要,以秸杆类搅动,掌握好抄起时间,不至焦糊也不至生硬,才得一味绵绵的可口。少时我也曾抢过母亲的炒杆,以为简单,但总不得其法引来母亲的淡淡一笑只得作罢。想来自己也不是炒家的命,自然只能享食家之福了! 小时候,家乡经济不甚富足,但年味也是必不可少。每至腊冬前后,各家的晒架上总布满花花绿绿的一架东西:那是点绿的“荷叶”卷,染红的“玉儿”片,绽黄的“麻果”团,而其中大多会有一团团红红绿绿的彩米,那是乡亲们为炒米披上的节日的装扮。多年后回到老家,再也见不到这样的场景了,听乡亲们说,这些东西因制作繁复已至失传现多为泊来品替代,总是心生感叹。而这旧日里飘香的一幕总是每常入梦,引来口水缠绵。 前些日子,妻从市场买回一小袋炒米,窃喜之余然食之无味,看包装方知为现代机械加工制品,入口甚是硬结更多生涩。由不得我再一次怀念起家乡的炒米了。 记得上初中时,虽然条件有了改善,但每日的早餐定然是母亲每天五点早起,给我泡好的那碗热乎乎的炒米…… 记得上高中时,难得的几次月假回家,母亲总是放下了手中的活儿,赶紧为我泡好一碗炒米,再加上几个热腾腾的荷包蛋…… 记得十年前,在守护母亲的那最后十天里,母亲躺在床上,再也无力为我泡炒米了。而我也是第一次为母亲泡好一碗炒米,母亲说这是她此生吃的味道最好的炒米。其实,我心里知道,我只是在里边放了一点儿盐,因为母亲此时已吃不下任何东西…… 这些年心甚了了,猛然想起那一把把渐白渐鼓的炒米,由不得舌津生香,由不得脚底生风,由不得放歌入梦,就载了那哗啦流淌的一弯河水,就伴了你笑颜如昨的一脸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