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由此可知,生活中遭人毁谤的人常是些事业有成威信颇高的人。
只要对你的毁谤还没有严重到触犯法律的程度,遭人毁谤便不必太过认真,也不必非要与毁谤者理论清楚。既然毁谤是小人所为,同小人怎能理论得清楚呢?争取更大的成功,成就更大的事业,这不但是对毁谤最有力的回答,也是最高明的回答。不要因为一时的不忿而影响了长远的追求。“小不忍则乱大谋,”是为至理。
对于毁谤可以有两种态度:一是辨白,二是不理。更多的事实证明,使毁谤销声匿迹,最为明智的选择不是辨白,而是不理。误会是可以解释的,毁谤却难以解释。何况若有人存心毁谤,解释旧的谤言又有新的谤言产生。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没有什么人是能够靠毁谤建功立业的,也没有什么人的清白是毁谤玷污得了的。
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不但有助于更明智的面对毁谤,也有助于减少别人的毁谤。
春秋时楚庄王的令尹(宰相)孙叔敖曾经先后三次为楚相 ,都做到了“任而无以攻,去而无所毁。”有人问他这是什么缘故,他回答道:“吾 三相楚而身愈卑,每益禄而施愈博,位滋尊而礼愈恭,是以 不得罪楚人也。”孙叔敖的故事是令人深思的。
不干事的讥讽干事的,平庸的毁谤出色的,这是我们这个社会存在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在各个领域引进或加强竞争机制,将会有效地逐步改变这一现象。
船在海上航行,我们知道,船上的救生衣、救生圈,一般都是桔黄色,因为桔黄色是海中凶猛的鲨鱼惧畏的颜色,良好的修养也可说是一层生命的保护色。
人生在世,遭毁谤的情形在所难免,如此,在走向事业成功的漫长道路中,别人的嘲讽和毁谤正可为孤独的跋涉增添几分色彩,成为纪念。
毁誉由人,还是赶路要紧。
汪国真,1956年6月22日生于北京,当代诗人、书画家。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1984年发表第一首比较有影响的诗《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掀起“汪国真热”。2015年4月26日汪国真因病离世,作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他成为千万人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