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出自:
汉·刘向《战国策·赵策四》
直译:
作父母的疼爱孩子,就要为他们作长远打算,不能只顾眼前得失。
典故:
战国时期,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机,大举攻赵,并已占领赵国三座城市。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国要求赵威后的儿子长安君做人质,才肯出兵。赵威后溺爱长安君,执意不肯,国家危在旦夕。触龙说服了赵威后,让她的爱子到齐国做人质,终于化解了危机。
在赵威后的心目中,她爱儿子长安君胜过爱女儿燕后。可触龙不这么认为,他对赵威后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拉着的脚后跟为她哭泣,这是惦念并伤心她嫁到远方,也够可怜的了。她出嫁以后,您也并不是不想念她,可您祭祀时,一定为她祝告说:‘千万不要被赶回来啊!’这难道不是为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吗?”“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为国立功,一旦您去世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认为您疼爱他比不上疼爱燕后。”一席话说得在情在理,赵威后终于心服口服,同意让儿子做人质。
赏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不光是国君或位高权重者,我们所有为人父母者,都要为孩子作长远打算,让孩子经受磨练,让他们获得今后干大事的资本,方能让他们处于不败之地。
当今社会不也应该是这样,不少父母过度溺爱自己的孩子,纵容他们犯错,使得孩子长大后缺乏办事能力,弱不禁风。
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当今做父母和祖辈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有些家长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
多少青少年犯罪案件的发生,多少青少年缺乏自理能力,又有多少青少年不堪一击葬送自己的一生。
爱孩子,就该让他们经历风雨,让他们茁壮成长;
爱孩子,就该给他足够的生活能力,让他们有能力反过来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