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疫区夫妻的一封临终情书:亲爱的,我得先走了
文|酱姨
如果生命只剩最后几天,你将会怎样和世界道别?
前几天,看到一名武汉妻子对自己的丈夫写道:
我好想每天为你洗衣做饭,
真想跟你白头偕老。
我想老的时候,
跟你一起翻看旧照片,
一起看夕阳一点一点落下。
我想看着孩子长大,
想在周末的夜晚,
陪着你和孩子在江边散步,
想在每一个明媚的早晨,
给孩子做一碗他爱吃的热干面。
我还有父母没有尽孝,
有太多太多的事想去做。
我也舍不得走,
可你必须撑住这个家。
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020年的这个春节。
甚至来不及和丈夫道一声再见,就乍然离场。
伴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在全国的扩散,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有70641例确诊,1772人死亡。
正是这场肺炎才让我明白,意外和明天或许只是一个夜晚的抉择。
凤凰网在人间记录了女孩倩倩的真实经历。
倩倩的妈妈,因为感染了新冠肺炎,在武汉的隔离病房去世。
“我先到了医院,手脚发着抖。过了会儿,哥哥也到了。他只戴了口罩,踉踉跄跄冲去病房,我抓都抓不住。妈妈还有体温。哥哥趴在妈妈胸口抽噎,大喊“还有心跳,医生,还有心跳啊”。
医生过来看了下监视器,上面是两个0。病房里还有三个阿姨,她们都在抹眼泪。
妈妈的桌子上摆着这么多天来我们送来的饭,好像一动都没动过。”
倩倩说:我再也没有妈妈了。
她往昔的音容笑貌仿佛还清晰的映在眼前,在隔离前妈妈给她亲手做的橄榄油,她还一直保存着。
妈妈担心倩倩不能照顾好自己,写了一张纸条,就压在调料瓶下面:
一个人生活要买小包装,东西要归类,免得自己不记得。家里有些东西买重了,用不了是一种浪费。
别嫌妈妈唠叨,日子是要精打细算的过。
可惜,她再也听不到妈妈的唠叨了。
乔斯坦·贾德在《苏菲的世界》中有这样一段话:
生命本来就是悲伤而严肃的。
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彼此相逢,彼此问候,并结伴同游一段短暂的时间。
然后我们就失去了对方,并且莫名其妙就消失了,就像我们突然莫名其妙地来到世上一般。
从前,我们总觉得日子很长,我们觉得时间很多。
我们觉得讨厌父母的唠叨,逃避父母的关心,甚至鄙夷父母的落后。
我们责怪他们不会用电子设备;
我们嘲笑他们的观念与自己格格不入;
我们的朋友圈设置对他们不可见;
我们嫌弃他们去菜场买颗白菜都要讨价还价。
可是如今才明白,原来春节回家前的堵车,清晨起床后的唠叨,饭桌上的弥漫着的热气腾腾,才是真正的幸福。
在这次的冠状阴影下,没有人是容易的。
一名90后医生,连续十天九夜奋战在防疫一线,最终过劳猝死。
1992年出生的宋英杰,从大年初一起坚持值班,整整10天。
最终在3日零点值班结束交接完班后,因过度劳累引发心源性猝死,因公殉职。
湖北另一名梁武东医生,因为感染新型肺炎,在新年第一天去世。
还有更多的医务人员在前线战斗。
他们也不知道,或许昨天的战友,今天就变成了自己的患者。
2月3日凌晨两点,一名阿婆独自来到医院,无人陪同。
阿婆说,自己65岁的儿子确诊,住进了隔离病房。
其他人怕传染,但是她已经90岁,无所畏惧。
阿婆独自在医院,守了整整五天五夜,饿了就吃方便面,困了就在病床前眯一会。
为了鼓励儿子,阿婆满头白发,戴着口罩,给儿子写下留言:儿子,要挺住,要坚强,战胜病魔,要配合医生治疗,呼吸器不舒服,要忍一忍以便咳……
在父母的眼里,无论年纪多大,孩子永远都只是一个孩子。
除了受到疫情感染的患者之外,对于一些未受到感染的人来说,生活的压力远大于疾病的焦虑。
微博上一个用户说:
看到街边一个妇女在寒风刺骨中抱着娃摆地摊卖杂货,可街道上一个行人都没有好可怜。
我下车随便挑了一样东西,也就10元不到吧,我给了她100元,还把刚买的水果放在地上就上车了。
然后她紧紧的抱着娃哭了,我一个男人坐在车上也哭了,也许这是她今天唯一的一单生意。
另一名用户说:
我老公是出租车司机,现在赶上病毒,一家人支出都等着,还有一个生病的孩子,药品不能断。
房贷车贷信用卡和孩子,哪个不是压在人心底上的大山?
身上若无千斤担,谁拿生命赌明天。
有时候光是好好活着,就已经费尽了全力。
疾病是人的照妖镜。
有人在一线战斗,有人在后方支援,有人发烧了却不去医院传染儿女,还有人往小区电梯上给居民用来防控的抽纸里吐口水。
是泯灭人性还是众志成城,每个人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杭州纵火案的受害者林生斌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1月28日,在杭州保姆纵火案950天后,那个痛失妻子的孩子的男人,向杭州红十字会捐赠了5000个口罩,价值9万元。
如果不是杭州红十字会公布了捐款明细,这件事不会有人知道。
这几年来,林生斌以纹身的方式来铭记亲人,与自己和解。
同时林生斌也在做公益,避免类似惨案的发生。
火灾20天后,他就开始筹建“潼臻一生”公益基金会,致力于提升中国高层住宅防火减灾水平;
为九寨沟地震筹措物资;
去福利院做义工。
去年10月,他发布了第一条工作微博:
“我失去过,我失去过,彷徨过,寻觅过,最终我还是选择了承担责任……”
我的妻子和孩子都不在了,如果没有人爱我,那我就去爱别人。
林生斌说:好人难做,但我们仍然要做个好人。
除了林生斌之外,此次的疫情中,还有许多负重前行的人,
“我只有一块钱,那就给你一块钱吧”
这是一群“卑微者”的故事。
但他们把自己仅有的好东西,都给了武汉。
莲花滩乡石板寨村坡头小组的村民,他们决定捐赠22吨香蕉。
这是一个位于边境线上的贫困村,全村93户中47户为贫困户,主要收入是种植香蕉和装香蕉务工。
嵩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他们村里没有什么特产,最后决定把村里种的大葱捐给武汉。
但是因为联系不到刨葱机械,300多个村民到地里用手硬拔了三天。
湖南常德,一名90后小伙郝进捐了1.8万个口罩。
这么多口罩是哪儿来的呢?
原来,去年他在口罩长打工,厂里没发工资用口罩抵债,这次口罩紧缺,他二话没说就把这批口罩全捐了。
也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卖,现在的行情,口罩的价格水涨船高。
可是他却坚定的说:一分钱都不要,我不能发国难财。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我们或许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他们或许做着最不起眼的岗位,但他们淳朴善良,他们的人格闪闪发光。
就是这些人,让当下的中国仿佛射入了一线阳光,有了一丝温暖与宽慰。
生命脆弱吗?
脆弱,至少在疾病和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能力是有限的。
可是有时候生命也是顽强的。
《一片叶子落下来》里有这样的一段话:
如果我们反正是要掉落、死亡,那为什么还要来这里呢?
是为了太阳和月亮,是为了大家一起的快乐时光,是为了树荫、老人和小孩子;
是为了秋天的色彩,是为了四季,这些还不够吗?
活着,是为了爱。
面对困境甚至死亡,从中学会爱,并懂得如何珍惜爱。
生命无常人有情,病毒可以摧毁一个人,但无法打败一个人。
天,一定会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