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寻找腾格尔
作者:麦沙
朗读:胡渝
榛 子:
近好,忙否。写这信,是因为听了腾格尔《我的父亲》。
说实话,去年你发表在《黑海潮》上的《寻找腾格尔》,看后,虽知其人,但不以为然-----觉得有点儿被你神化了的腾格尔,或是表达久居都市对家乡草原的一种怀恋情结。
但当前些时在电视欣赏到《我的父亲》时,顿感相识恨晚,遂感动有点儿委屈了你。
的确如你所描绘的那样:他把头深深地埋在胸前。他那嘶哑的喉咙是被咸涩的泪水呛的,他那满脸的皱纹是被咸涩的泪水蚀的,但他的眼睛从不流泪----咽下所有的泪,这就是腾格尔要告诉我的。这就是每个真正的男人能听懂腾格尔的原因。
你说,腾格尔给虚弱的都市带来抚慰。当然,也给这浮躁的小镇来了生命的律动,解除人们心灵的一种焦渴。
欣赏MV后,遂东奔西走,开始了一次名副其实的“寻找腾格尔”,几乎跑遍了平庄地区的大小音像商店,之后又到赤峰市区,也没找到。前几天托朋友买到一盒《他的苍狼》,听后,尽管也很腾格尔,但味道儿远不及他的《我的父亲》,终究还是没找到真正的腾格尔。
但在寻找过程中,还是感到很欣慰的。即腾格尔不再像你文中所反映的那样不被人所知,不仅知道他是中国人,而且还知晓“他是蒙古人”“后脑勺还扎着一个小辫子”,更有好几个营业员也在“寻找腾格尔”-----“你买到后告诉我们一声”。
看来,寻找要形成一支队伍了。从不知何许人也,到“还扎着一个小辫子”。这的确是个伟大的进步。
沉静下来,再作思想。感到“寻找腾格尔”,其实是在寻找一种根,在“一次认真的深呼吸后,从中回味民族和历史传说的经久魅力”只有这种建立在本民族基础之上的回归,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文艺复兴和繁荣。
“台风港雨”过后,大陆的艺术家们将营造属于自己的天空。
理论上俺谈不来,只是一种感觉。
对了,近来创作怎样,每期《上海文学》《青年文学》,我都在寻找-----寻找你这个从草原到都市的游子的大作。
致礼
麦沙 敬上
1994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