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
作者:葛水平
朗读:胡渝
听《二泉映月》,最好是在黄昏。琴弓的马尾,揽住夕阳最后的光辉;微风穿过窗棂,满屋都是青草的气味。这是华彦钧先生留给世间最好的礼物。一位潦倒的艺人,把无限的柔情和凄苦,都倾注在这首曲子里。琴声似水,从斑驳的树影中涌出,前尘、往事洒落一地。
华彦钧,就是人们熟知的瞎子阿炳。当年,作为无锡城里一个道长的私生子,他的降生先天就是一个悲剧。面对巨大的世俗压力,母亲用生命做出了最后的抗争。父亲则以师傅的名义把他抚养成人,直到临终才向他吐露了实情。命运的捉弄,让阿炳一度自暴自弃。最终他染上重病,双目失明,人生一下子跌到了谷底。
以后的日子里,无论是阳光由赤红褪成淡金,还 是天空从黛青变成湛蓝,都和阿炳无关。在黑暗的深渊,音乐成了他最大的慰藉,也给了他向死而生的力量。他要为自己的遭遇再追加一段遭遇,那是音乐的遭遇;他要为自己的痛苦再提炼一种痛苦,那是音乐的痛苦。从此,洞虚宫的雷遵殿,少了一位当家道长华彦钧;无锡城的街头巷尾,多了一个拉二胡的瞎子~阿炳。
1950年9月,为抢救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中央音乐学院的杨荫浏教授来到无锡。那个黄昏,阿炳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二胡也是临时借来的。他没有多想,顺手就拉起了《二泉映月》。
那朴素的旋律,浸泡着毕生的爱和苦难。那是他饥寒中的陪伴,屈辱时的支撑,病痛下的抚慰,此刻,全化作呜咽的泉水、冰冷的月光。一曲终了,杨荫浏教授早已是热泪盈眶。阿炳静默着,他知道自己遇上了知音。
今天,我们无法统计,这世上到底有多少人,在听到《二泉映月》时,会为之心碎,为之泪流。他们都应该是阿炳的知音吧。半个世纪以来,阿炳个人的命运,在委婉幽咽的曲调中,已化作皓月当空的大爱,唤起全人类共同的悲悯。
一腔凄苦,穿越了时间,超越了国界,此曲只应天上有! 三个月以后,阿炳离开了人世。大地一片清辉,掩埋了所有的伤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