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获奖散文)
2018-08-03 16:42阅读:177
沙 棘(获奖散文)
高海平/文
我对长城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三次去晋北考察明长城。走长城、寻古堡、访民居,足迹遍布大同、朔州一带。蜿蜒曲折的长城和依傍左近的城堡屹立于那片神奇的土地之上,几百年的沧桑巨变,几百年的风雨剥蚀其威仪至今不减,相反,更具一种超拔脱俗的庄严。我的脚步不曾停歇,思维不曾凝滞,追寻着与长城有关的历史。
黄昏时分,长城在夕阳的照射下俨然横卧大地的巨龙,地形的起伏,陡增了巨龙呼吸的力度,动感十足的神态随时都有腾飞的可能。长城旁边,赫然出现大片大片的沙棘林,蔓延于山坡、沟沿,几成汪洋之势,夕阳打在上面,姹紫嫣红,分外妖娆,堪与长城媲美的另一道亮丽的风景。不由地赞叹:好美的沙棘啊。
沙棘林,属于高寒地带的一种带刺状的灌木丛,果实沙棘小而密,以粒称之。成熟于仲秋时节,呈红色、橙色,通常三五粒、七八粒、十几粒簇拥一起,密密麻麻紧紧地依附于枝干分叉处。这样的生长和分布,似乎增加了采摘的难度,常常不是划破手,就是效率低,索性拿镰刀砍了枝干,效率是高了,却伤害了林子。这是否沙棘自身的保护功能使然?高寒、荒寂、干旱是沙棘的生态环境,也是沙棘的生命状态。正是这种环境和状态铸就了沙棘的顽强,不屈不挠,以特有的方式保护着自身同时也守护着脚下贫瘠的土地。
长城横卧在这片土地上,与沙棘不谋而合地有了一种共同的使命和担当。一种自然生物与一种人文地理就这样在晋北的大地上相遇相依,相互取暖。
我不由地想起了当年的将士,他们矢志不渝,累世更替,守护长城,保卫疆土。长城不仅屹立于眼前,更是矗立在他们的心里。一株株不起眼的沙棘,不怕风吹雨打,不畏严寒干渴,自带光芒,活出了异样的精彩,将士们何尝不是如此呢?
沙棘远远比长城资历更老,阅历更深。目睹了这片土地上的金戈铁马,烽烟征尘。将士们身心俱疲时,断然不会忘记采撷一枝沙棘回家,像献哈达一样献给与自己同呼吸共患难的妻子和儿女。接到沙棘的那一瞬,妻子的眼泪会掉下来,而儿女们的笑脸会灿若桃花,心底生出无限地温暖和柔软,温情主宰了一切。沙棘成了战火纷飞岁月里将士和家人们心中的慰藉和希冀。
夕阳西下,晚霞满天,长城、古堡和沙棘林笼罩在绛色之中。我手握沙棘果慢慢品尝着,那股特有的酸甜,已经淹没了手指被划破的疼痛,浸入了心田。此时,兀自揣想,假如我是明代的一 名守边将士,会义无反顾地驻守在
背景音乐《拖塞里小夜曲》
诵读静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