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音微电台Vol.7《先知》

大音微电台Vol.7《先知》

2014-11-28    09'12''

主播: 大音微电台

43 4

介绍:
很多人都说纪伯伦的诗是诗化的哲学,散文的圣经。读过《先知》这本书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表示,书中的超妙哲理和流利文词,给予人极深的印象。那纪伯伦的文字之所以超越地域、超越时间、超越文化、超越信仰,征服了世界各地一批又一批的读者,到底魅力在哪?在今天的大音微电台里,让我们一起寻找答案。 初读《先知》,仿佛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在跟我们叙述人生的大小事件,虑无不周;再读《先知》,犹如是一个无所不知的能者抑或是上帝在委婉叙述人生的哲理,告诫我们人生每个阶段应该注意的事项、做人应该坚持的底线和原则;最后读《先知》,貌似是一位充满智慧的哲人在用通俗而优美的文字,简单而又亲民的话题,朴素而又真实的情感在传达人生的真理,生活中出真知,真知中传播爱。 在创作《先知》这一时期,纪伯伦的思想正经历着一次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在这以前,在整个少年和青年时代,纪伯伦对人生没有感到别的,只感到压抑、忧愤、痛苦和孤独。儿时家庭的破落离散,侨居异国后的陌生感与生活的艰难,母亲与兄妹三人的不幸病逝,沉重的债务,祖国在土耳其异族统治下的灾难,在贫穷之手摆布下的命运,由此造成的终身疾病等等,这一切都造成了他当时悲苦的心境,并把他推向生活和社会的对立面,他成了一个愤世嫉俗者,一个“叛逆的灵魂”。 但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混乱的逐渐结束,随着人们对人类自身前途所抱希望和信心的恢复,也随着纪伯伦个人生活境况的好转,他的思想开始朝着“建设”的方向发展了,他对人类的爱又逐渐占了上风。正是这种爱促使纪伯伦像完成一件伟大使命似的完成《先知》的创作。正如阿拉伯文坛权威的评论家努埃曼所指出的:“他开始发现生活的美,开始思考如何用语言、线条和色彩把他在他的新世界里看到的美好传达给人们。”在这之前,纪伯伦曾认为生活是“空虚的”“虚妄的”,但现在,他却认为生活是蕴蓄着光明的。 因此,《先知》作为纪伯伦后期的诗歌,是一部传播爱与美的诗歌,不论你忧伤还是快乐,你都应该有爱;不论你贫穷还是富有,你都不能缺爱;无论于己还是与人,你都要以爱的名义相处。施与不是拿出自己的部分与他人分享,亦不是拿出自己的财产与他人分享;真正的施与是你拥有甚少却全部捐献,真正的施与是除了财产你还奉献出你自己。不管是施与还是工作抑或其他,你都应该是快乐的,充满爱的。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漠然地烘烤面包,你们烤出的苦面包只能让人半饱。如果你们能像天使那样歌唱,却并不爱歌唱,你们就会遮蔽人们聆听昼夜之声的耳朵。”这段文字形象饱满,很能让人联想到此情此景,简单的言语饱含着工作之爱的解读,平凡的事件折射出不平凡的哲理。爱于万事都是不可或缺的,无爱的房子,只能是个空壳;无爱的饮食,只能说明人与其他动物无异;无爱的婚姻、无爱的教育都只能让人有所结合而没有融合。 毋庸置疑,《先知》的确是一本好书,它的语言充满着神圣的色彩,非常含蓄而又令人百读不厌。它的每一个字,它的每一个句子,就像开遍了鲜花似的,总令人十分留恋,宁愿做只蝴蝶永远地留在它身边翩翩起舞,它的文字一点也不庸俗,就像一条清晰的小溪,不停的流动着,一会儿直,一会儿转弯,一会儿碰到石头溅出水花,一会儿又从高出落入低处飞出许多小水珠。纪伯伦用最动人的哲理之语告诉人们。我最喜欢那句:“爱除自身外无施与,除自身外无接受。爱不占有,也不被占有。因为爱在爱满足了。爱没有别的愿望,只要成全自己。” 文稿| 舒心 朗读| 舒心 后期制作| 小李 出品| 大音微电台(想了解更多,请关注微信订阅号:广东大音音像出版社) 想要了解更多,可在淘宝搜索“大音音像出版社”的淘宝店铺,进行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