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聊起张爱玲,大多数人都会为这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那精妙犀利的文笔所折服。她矛盾而敏感细腻的性格中所展现出来的,独特的气质与魅力巧妙地渗透进她的文字中,有人曾这样评价她:现代女作家有以机智聪慧见长者,有以抒发情感著称者,但是能将才与情打成一片,在作品中既深深进入同时又保持超脱的,除张爱玲,此外再无二人。张爱玲的才和情,她所走过的,喧嚣璀璨而又孤岑寂寥的一生,至今仍让多少读者不胜唏嘘。
张爱玲所身处的特殊年代、特殊家庭成长环境造就了她与众不同的个性、看待世界也有了不同的着眼点。而她特殊、真实的生活经历往往又都在她的作品中展露出了蛛丝马迹。她是艺术家,一个能将生活艺术化的作者。
张爱玲曾经说过“出名要趁早”,而她的天才在她年纪尚小时便早已显露出来。19岁的张爱玲时在《西风》杂志的征文赛中所创作的一篇散文《天才梦》,使她在文坛崭露头角,让世人得以一窥她卓尔不群的才华。年少的张爱玲在文章中说自己是做着一个名为“天才”的梦,但她那种独有灵气与味道的文字,早就足以证明她所拥有的是真实的天才。张爱玲的散文,差不多篇篇尽言自己,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衣食住行、喜怒哀乐。将平凡的、琐屑的、真实的张爱玲用细腻的笔触展现在我们面前。
现在,让我们一同享受听书的愉悦,欣赏著名朗诵艺术家姚锡娟的作品《天才梦》。
张爱玲的卓识与才情酿造出她天才梦,同时她又自知且勇敢,将她所面对真实世界时所表现的平凡和无奈摊开展示在世人面前。但事实上她是如此的才华出众,字字珠玑,言辞精准,吐露出对自己生命过程深刻的自省。可我们却并不能从文中看出她的骄傲与虚荣。她只是平实地介绍着自己,对文字游刃有余的掌控力,巧妙地把华美与冷寂恰到好处地糅合在了一起。没有张扬,没有炫耀,也没有隐埋,字里行间,甚至透露着微微的抑郁。这就是张爱玲,我们不难从她的言语中窥见她特立独行的个性。她无疑是敏锐的,生活得富有品味与乐趣,同时又咀嚼着人生各种的无奈。张爱玲习惯了在文字王国里做一个女王,而当面对现实生活时,她却无措得像个孩子。“三岁时能背诵唐诗”、“七岁时写了第一部小说”,这样的她在艺术上无疑是一个天才,而在现实里,她却觉得自己“显露出惊人的愚笨”,待人接物生活常识一样也学不会。张爱玲的母亲对她说,“我宁愿看你死,不愿看你活着使你自己处处受痛苦。”在母亲眼里,一个缺乏生活常识连自己都照顾不了的人是在终日忍受着某种痛苦的。或许正是这样,张爱玲才说自己是在做“天才梦”,她认为像自己这样满腔诗意不切实际的人,如此与现实世界相冲突,怎么能称为天才呢。所以她的无奈在开篇便坦白出来——“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
她风华正茂,却无比沧桑地说出那句“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19岁的张爱玲就已经了解,美妙的年华里也夹带着悲凉,世事都有正反面,“华美”是给别人看的,“虱子”则留予自知。
熟悉她的读者们会了解,张爱玲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她既是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悯人,描绘众生可笑姿态背后的可怜之处,但实际生活中却又显得冷漠寡情,清高孤傲;她通达人情世故,却又说“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喜悦”;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名声大噪,享誉文坛,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深居简出,生活与世隔绝,最终孤独地病逝在异国的中秋。这样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也只有张爱玲方能承受。
每个人都有一层华丽的外包装,辉煌的浮饰下往往铺垫着最黯淡的底色。生命原本就有着截然不同的两面需要独自去承受,悲欢苦乐相交织,是非成败转成空。
所以,哪怕已经明白事事均有灰败一面,也不妨碍我们诗意地继续生活着,勇敢地去做自己的天才梦。
文稿|彭月婷
朗读|彭月婷
音乐|年华都是无效信
出品| 大音微电台(想了解更多,请关注微信订阅号:广东大音音像出版社)
本篇收集在 《天才梦(有声版)》中
想要了解更多,可在淘宝搜索“大音音像出版社”的淘宝店铺,进行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