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听众朋友们,欢迎收听大音微电台,分享“听”之悦,畅游文学美妙世界。我是本期的主播,彭月婷。关注更多优质有声读物,敬请订阅广东大音微信号。大音微电台,和您一起聆听书的声音。
在文学的世界里,林语堂于我们而言,是一种浓重的情结。就像村上春树于日本,米兰•昆德拉于捷克,卡夫卡于奥地利那样,他们既是本国的,又是世界的。林语堂的散文创作风格,如他的生活态度一般——随性自然,而且有恰到好处的幽默。林语堂有一幅惹人喜爱的照片,他穿一件中式长袍,手里托着一支长柄烟斗,笑容满面,慈蔼和气。如他在笔下所言的自己一致:不喜穿西装,扎领带,但酷爱抽烟,对人生持达观态度,常常保持微笑。对,他过说独裁者是不大会微笑的。不管那抹笑容是怡然自得抑或是幽默,都与他的散文一样令阅者身心舒坦。他用行云流水的文字在文章中探讨着人生的哲学、人生的态度、人生的享乐、治学的艺术、以及东西方文化的异同,林氏的随性豁达与诙谐幽默随着他的文字深深地植入人们心中,不择中外水土,生根发芽、拔节长成。
在善于“自黑”的现代人看来,读林语堂的《论解嘲》,看他在这篇散文里随意畅快地边吐槽边把上好的大道理讲得打动人心,也是一件快事。林语堂在早期就推崇散文的幽默化,并让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特点。这种幽默散文观,不仅包含了他人格与文格、生活与艺术相融合而形成的带有中庸文化色彩的本质,而且对言志派散文批评理论的构建,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感受林语堂的睿智与幽默,聆听著名朗诵艺术家曹灿的作品《论解嘲》。
自20世纪20年代起,林语堂和中国新文学运动旗手鲁迅一起,运用幽默手法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思想和文化斗争,在实践中探索幽默理论,并创造了基调高亢、语言诙谐、讽喻犀利的“语丝体”散文,而林语堂本人也被称为“幽默大师”。他的幽默,并非表面上的逗乐取悦,你看文章中他随手拈来作例子的苏格拉底或林肯,与他们的妻子间的轶事也许会令你忍俊不禁,但是林语堂也让我们知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哲人与总统经受过常人所无法忍受的一切之后,收获了什么;他列举出几个名人的临终前优雅的戏谑,让我们看见在死亡面前,拥有崇高思想的他们依旧能够自我解嘲的从容;当我们读到文末,耶稣在十字架上的临死之言,“上帝啊,宽恕他们,因为他们的所为,出于不知。”林语堂告知我们,这是一种出于人情所不能及的伟大,“施之者比受之者有福。”循循善诱,醍醐灌顶。
我们所熟知的林语堂,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著名学者。他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他曾三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如此盛名之下的他,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个人生活当然都会被世人所剖解分析津津乐道。也许为大多数人所熟悉的那一段,便是林语堂与夫人廖翠凤结婚的时候所做的那件奇事——在征得夫人同意后他点火烧掉了一纸婚书,并说“把婚书烧了吧,因为婚书只是离婚的时候才用得着。”这是一句浪漫潇洒而智慧狡黠的话,这举动也可看作是他对妻子许下盟誓,一辈子不离弃。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林语堂是一个十足的浪漫主义者。他曾说,“我们对于人生可以抱着比较轻快随便的态度:我们不是这个尘世的永久房客,而是过路的旅客。”读他的散文,就会发现文章如其人,随性洒脱,流动着自然的韵律,散发出粗朴的气息。找不出什么起伏、勾勒或者刻意呼应的痕迹,也并不讲究整体构思更不理睬章法抑或是写作规则的权威。他认为“八股有法,文章无法,文章有法,便成八股”。文章的起承转合,都应该遵循文思自然的波浪涌现而成。其千变万化,犹如危崖幽谷,深潭浅涧,都是大自然毫无匠心的经营;因缘际会,自成其曲折崭岩之美。这不是明堂大庙营造法尺所可以绳范的东西。“作文应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得不止”,这是苏东坡的话,林语堂衷心认同。
林语堂的随性与诙谐,都是他的散文打动人心之处,也是他令人喜爱的性格特点。他曾表示过,他认为人生最惬意的事就是裸体读圣经,在阳光普照的午后泡在澡盆里舒舒服服地洗澡。当然,前提是无围观者。宅里有大院,院里有大树,树上有小鸟,鸟的头顶是蓝天——这是最理想的居住之所。
这样随性悠然,大智若愚。
感谢您的收听,这里是大音微电台,和您一起聆听书的声音,下期再会。
文稿|彭月婷
朗读|彭月婷
音乐|李润珉-Love me
出品| 大音微电台
(想了解更多,请关注微信订阅号:广东大音音像出版社)
本篇收集在 《秋天的况味(有声版)》中,想要了解更多,可在淘宝搜索“大音音像出版社”的淘宝店铺,进行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