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老师解读论语

刘强老师解读论语

2017-08-10    12'57''

主播: 守中书院_雪红红

237 3

介绍:
9.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①。” 【新注】 ① 川上:河边。不舍:不停。舍,止息。 【新译】 孔子在河边叹道:“那逝去的一切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东流,永不停息!” 【新识】 此章为《论语》中最具哲理与诗意的一章。 夫子曾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而智仁兼备的夫子一向喜欢登山临水。 “君子见大水必观”之说便与孔子有关,《荀子·宥坐》载: ——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大,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絜,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此事亦见于《孔子家语·三恕篇》和《说苑·杂言》。 这里,经过“君子比德”之后的“水”,被赋予了德、仁、义、智、勇、法、正、察等多种品性,从而完成了人格化的文化塑造。所以,本章夫子站在川上的逝水之叹,便涵蕴了无穷意味。 《集解》郑玄曰:“逝,往也,言凡往者如川之流也。” 皇侃《疏》云:“孔子在川水之上,见川流迅迈,未尝停止,故叹人年往去,亦复如此。向我非今我,故云‘逝者如斯夫’者也。……日月不居,有如流水,故云‘不舍昼夜’也。” 说明夫子逝水之叹,首先与时间有关,可谓“时间哲学”之先声。 其次,逝,除了解作“往”,还可解作“进”,遂与君子进学相联系。 《孟子·离娄下》载:“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杨雄《法言·学问篇》:“或问进。曰:‘水。’或曰:‘为其不舍昼夜与?’曰:‘有是哉!满而后渐者,其水乎?”这里的“满而后渐”,实即“盈科后进”也。 又,董仲舒《春秋繁露·山川颂》载: ——水则源泉混混沄沄,昼夜不竭,既似力者;盈科后行,既似持平者;循微赴下,不遗小问,既似察者;循溪谷不迷,或奏万里而必至,既似知者;鄣防山而能清静,既似知命者;不清而入,清洁而出,既似善化者;赴千仞之壑,入而不疑,既似勇者;物皆因于水,而水独胜之,既似武者;咸得之而生,失之而亡,既似有德者。孔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此之谓也。 如果说“君子见大水必观”赋予水以审美意义,“盈科后进”、“满而后渐”则赋予水以伦理意义。《易传》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此处亦可曰:“水德善,君子以精进不已。”故朱熹称:“自此至篇终,皆勉人进学不已之辞。” 再次,宋儒则抓住“不舍”二字,以义理之“道体”解此章。 朱子又引程子曰:“此道体也。天运而不已,日往则月来,寒往则暑来,水流而不息,物生而不穷,皆与道为体,运乎昼夜,未尝已也。是以君子法之,自强不息。及其至也,纯亦不已焉。” 这里的“纯亦不已”,当来自《中庸》: ——《诗》云:“维天之命,於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实则,水德的确有与天德相类相似之处,要皆“不舍昼夜”、“纯亦不已”者也。 程子又曰:“自汉以来,儒者皆不识此义。此见圣人之心,纯亦不已也。纯亦不已,乃天德也。有天德,便可语王道,其要只在谨独。” 宋儒之说,虽有“过度阐释”之嫌,然对于此章之义理诚有发明之功,自此,“审美”、“伦理”二义之外,又多一“义理”或曰“哲学”之诠释维度,使此章之内在诠释能量得到极大拓展,此又不可不知也。 今按:本章言约意丰,气象浑茫,对于后世文学亦有极大影响,自此之后,“伤逝”遂成为一大文学母题。陆机《叹逝赋》开篇即发此咏叹:“悲夫!川阅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世阅人而为世,人冉冉而行暮。人何世而弗新,世何人而能故?” 六朝志人小说名著《世说新语》设有《伤逝》一门,主旨便为伤悼逝者。其《文学篇》载:“郭景纯诗云:‘林无静树,川无停流。’阮孚云:‘泓峥萧瑟,实不可言,每读此文,辄觉神超形越。’” “林无静树,川无停流”八字,即从夫子逝水之叹发源而来。夫子寥寥数言,实在蕴藏着无与伦比的生命能量、诗性精神与哲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