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美丽的母亲
文/一兵
母亲终究没躲过无情的病毒,2023年1月7日下午平静的离开人世,走完了她八十九岁平凡而美丽的人生。她走的很安详,很多人都说她最后的样子很美,我一遍又一遍端详她的脸,皱纹被抚平很多,嘴角微微上翘,涂了一层淡淡的口红,她真的很美。似乎用微笑告诉我们她这一生过的很知足,儿女也孝顺,喜欢穿的都穿了,喜欢戴的都戴了,想去的地方也去了,没什么遗憾了。母亲把最后的美丽留给了我们,也把无尽的伤痛留给了我们。
母亲走后的几天,我不敢睁眼,只要一睁眼眼前全是她的影子,她坐的餐椅、看电视时的花镜,眼泪止不住的喷涌。母亲喜欢照相,家中的影集堆满了整整一个书橱。兄妹中我和她单独的合影相对较少,电脑桌上却放着我和母亲为数不多的合影,这张照片是她和父亲钻石婚时照的,手里捧着一束大大的玫瑰花,沉浸在爱情中的幸福模样。
每当晚上我在电脑上敲字时,她经常会每隔几分钟就端一盘子水果或一碟干果轻轻的放在我身边,说用脑是很累的事,需要补充。我知道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晚上给我送水果了。
母亲走后的几天,我害怕闭眼,只要一闭眼一幕幕往事不停在脑海中循环上演。母亲喜欢老电影,喜欢周旋那个年代和前苏联歌曲,她八十多岁以后,常常抱怨现在的歌不像歌,演员不如以前有味道,于是我经常在手机上搜索出她熟悉的电影、演员、歌曲和她互动。看完之后她叹息道“还是王丹凤、秦怡、王晓棠漂亮,演什么像什么。”我还会放一些她喜欢的老歌,她听的很开心,听完之后不忘说一句“还是那时候的歌儿还好听,歌词也美,现在这些唱歌的连眼睛都不睁,嘟嘟囔囔的也不知道唱的是啥。”我知道从此以后我再也不能和她互动了。
母亲爱美,美的自然而大气,这也是她留给我们最珍贵的财富,潜移默化影响着我对审美的认知,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仅要经受含辛茹苦的磨难,更该用心用情去感受身边的一切美好,一件衣服、一张照片、一次旅游、一本好书……皆为美好。从我记事起,只要出门,母亲总会将自己打扮的利索得体,一头天生自来卷的大波浪走到哪都光彩照人,即便到了满头白发的晚年,她更加在意自己的形象,平生喜欢照相的她在镜头前无论何时都会展示自己最美的一面。我知道从此以后,这种美丽永远定格在情感的记忆中。
母亲喜欢读书,文化不高的她在少女时代就读完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静静的顿河》这些至今我也读不下去的名著。到了晚年,她依旧保持着读书读报的习惯,她的床上总是摆着没读完的报刊,遇到不认识的字时,便会用铅笔标上问我。每看到我在报刊上发表的文字时,欣喜之余总是鼓动我投一些大的杂志,在她心目中,儿子不成样子的文字是可以和名家媲美的。我知道从此以后,我再也不能告诉她那个字怎么读了。
母亲喜欢旅游,向往大海和草原,她说只要到了海边才感受到世界的辽阔,到了草原才知道天高地远。这几年我们兄妹尽可能的创造条件陪着她和父亲出去走一走,每到一处必定会引来艳羡的目光和赞叹,“老人家真是幸福,这么大的年纪儿孙环绕,太有福气了。”把这话告诉母亲,她满脸的享受,然后所问非所答的问还有哪些好玩的地方,趁着能走的时候她还想出去转转,还期盼着/看看夏天的浪花,冬日的白雪。我知道从此以后,我再也不能陪她去大海和草原了。
母亲心里永远装着儿女,每次哥哥走出家门时她总会装上一袋子零食。每次哥哥姐姐带着孙子孙女回来时,她一定催促我去超市买些儿童食品回来。每天晚上我给她端洗脚水时,总是自责的说“这点事我自己能干。”疫情这三年,我隐约感到陪伴他们的时间会越来越少,内心常常会有莫名的伤感,我开始学着“懂事”,学着细心,学着体贴,晚上看到他们入睡的时候才能安心上床,早上直到他们吃完早点、服完药之后才能放心上班。
我知道从此以后,我再也不能给她端洗脚水了,再也不能给她端水服药了。
这场该死的病毒让父亲母亲同时住进医院,那些晚上,我不敢合眼,唯恐他们醒来的时候看我不在身边。困倦到眼皮打架时就狠狠的挠一下胳膊,把自己抓的一道道血痕。母亲最后的日子里我像一头狂躁的困兽两眼喷火,随时要与病毒展开一场殊死搏斗却不知对手在哪。我恨自己无能,不能替代们忍受病情的折磨,恨自己没用,在他们最需要儿女的时候却无力分担。
母亲走的那个晚上,腊月的塞北小城难得不那么寒冷,风并不刺骨,天上也有星星,清冷的月光下我已经被悲哀和伤痛摧垮,僵站在母亲的身边,轻轻的把脸贴在母亲的脸上,和她作最后的告别,转过身满脸已是冰冷的泪滴。那一刻我的心被撕成两半,一半随着母亲去往再也回不来的世界,一半让自己忍住悲伤,坚强起来,继续陪伴还在与病毒抗争的父亲。
六十三岁的哥哥说:“再也没有偷偷的往我兜里装吃的那个人了。”
六十岁的姐姐说:“来世还做您的女儿。”
五十四岁的我说:“她永远是世界最美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