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认为,对孩子发脾气只是一件小事,过去就没事了,但是我的同学Z却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发脾气有多可怕......
Z独立、随和、谦让,专业能力又很强,大家都认为她非常优秀。但是她对自己的评价却不高。她认为自己敏感、脾气差、不讨人喜欢,觉得很自卑,也活得很累。她常常会为了得到别人的表扬去做一些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事,但是当别人真的夸奖她时,她又会心虚,怀疑别人的夸奖是不是真心的,是不是在讽刺她。她的这些表现,我想跟她的生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爱发脾气的父母,
对于孩子来说就是灾难
Z跟我是发小,因为家离得不远,小时候我经常去她家玩,但是她的爸妈一回来,我通常都会以各种理由迅速逃离,要不然我就会听见Z的爸妈那些恶狠狠的咒骂她的话,“养个猪还能割肉吃呢,你什么用都没有”,“考这么差,你怎么不去死?”、“你这个废物”、“衣服弄得这么脏,你是猪么”,别说是Z自己了,我都常常怀疑她是不是捡来的,但可惜,并不是,因为Z的父母对她的弟弟也是同样的口气。
在无休止的谩骂中,Z越来越沉默,抱着一定要远离父母的信念,拼了命考上了一所A类大学,远走他乡。但是大学的生活也并没有想象中的舒心。Z同室友的关系很不好,因为她经常因为打水、收拾卫生、开关灯这样的小事指责室友,唠唠叨叨不停。
终于有一天,某个舍友忍不冲她说,“Z你太刻薄了!你为什么总是骂人?!你太讨厌了!”。当时Z就懵了,因为舍友的这几句话,正是她一直想对自己的父母说的。
什么时候她变得和自己的父母一样了?
爱发脾气的父母,
很难培养出性格平和的孩子
Z透露,她的爸妈脾气,还不是家族里最差的,最差的是她的爷爷、奶奶,在她的印象中,爷爷奶奶整天都在冷着脸指责所有的人。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边很多坏脾气的人都是“遗传”的。家里的爸爸妈妈爱发脾气,儿女有样学样,性格也火爆,在外面容易和别人发生分歧,遇见事情常常以发脾气来表达观点,以谩骂来解决问题,整个家庭时常充满火药,走到哪儿都能引爆。
《欢乐颂》里樊胜美就曾无奈地表示,“一个人的家庭,就是一个宿命,是改变不了的。”之所以改变不了,是因为我们出生的第一个家,也就是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的性格和生活影响,就像基因遗传一样可怕。
Z说,她知道不应该对孩子发脾气,但是,每次孩子处理不好自己的事情,她就会很生气,不自觉地就会提高分贝,冲着他嚷嚷,表达自己的不满。有一次,她骂得狠了,孩子特别可怜得缩在墙角,她突然就想到了那时候小小的自己,觉得自己同父母一样残忍、可恶。
Z在愧疚中开始反思,对于她自己的原生家庭,她虽心有不满,已经无力改变。但是对于孩子的原生家庭来说,她觉得自己应该做得更好一点。
爱发脾气的父母要好好修炼
Z仔细地回想,她每次冲孩子发脾气时的原因和场景。最后发现,其实孩子根本没有什么大错,只是不按时做作业、考试不及格、玩耍时打了同学、在公众场合大声喊叫、不给买想要的玩具时任性、耍赖而已。
对于孩子的这些行为,她每次都会发脾气吗?也不是。当她心情好的时候,她就会耐心的跟孩子讲道理,而当她情绪不好,内心正窝着火的时候,碰见孩子淘气,她就会内心蹿出一团火,开始把所有的负面情绪和孩子的行为联系起来,并通过收集证据,来证明自己冲他发火的原因,都是因为他不乖,不听话。
Z开始尝试管理自己的情绪,她给自己立了个规矩,不管多生气,都不马上对孩子发脾气,而是立即远离孩子。
在远离孩子的这段时间,她会给自己倒杯热水,然后深吸一口气,心里默默地开始数数,从1数到100,再从100数回1,一直数到自己不那么生气,然后缓缓地把热水喝完。如果还生气,就听会些轻柔的音乐,或者找张纸,把所有的不满写出来,然后撕碎扔掉。
当她做完这一连串的事情,她发现自己已经恢复了理性,不那么生气了,甚至有点记不起刚刚为什么生气。
就这样练习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自己对孩子发火的频率越来越低。
当我问她这样做会不会很累,Z同学很平静地说,一开始真的很难,但是每当我这次控制住了自己的脾气,下一次管理时就会简单一些,练的次数多了,就会好起来。
已经发了脾气
一定要做好善后工作
我们已经认识到对孩子发脾气是不对的,但是谁也不敢保证,永远不会对孩子发脾气。偶尔发一次脾气后,我们又该如何做好善后工作呢?Z的方法,我们可以试试。
发了脾气应该道歉
Z同学说,如果她没控制住自己,对孩子发脾气了,说了不好的话,她会在平静下来后,立即为自己的情绪失控跟孩子道歉。(她一再和我强调这点很重要)一开始,她还会觉得拉不下脸来,也不要认为这个举动没必要,但是,通过观察,她发现,这个举动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当他开始为自己发火的行为道歉,孩子一下子就明白了,乱发脾气是不对的。当她不带负面情绪的沟通,孩子也安静下来听她说话,这时她再跟孩子解释,刚刚为什么会发火生气,孩子一般都会容易接受。
发脾气后,要解决问题
Z同学说,之前看见孩子玩游戏不写作业,她立刻火冒三丈,训斥完孩子后还会丢下一句,“作业是你的,我再也不管你了,你看着办吧!”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情绪是发泄了,但是并没有解决问题。下次孩子照样不改。
后来,她改变策略,在发完脾气后,拉着孩子一起分析刚才的事情,直接指出刚才的事情孩子哪里错了,怎么改正,并提出如果再犯时如何惩罚。效果出奇的好,孩子很少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Z的故事讲完了,在我看来,她并不完美,她偶尔还是会对孩子发脾气,但是她努力地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努力地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非常值得尊敬和学习。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我们成长的一个过程。我们在反思的同时也变成了更好的自己。当我们学会情绪平和的与孩子沟通,就会发现亲子关系原来可以如此温馨和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