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苦恼你不懂(洞察好文)
前段时间香港连续有二十三个学生自杀,这一事件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应,政府也紧张起来,还与学生签订起“不自杀契约”,希望以此减少学生自杀的风险。
我知道,一说到这种沉重的话题,很多家长就不想继续看了,毕竟,我们都无法承受这种悲怆至极的伤痛。但很多事,不是我们刻意屏蔽就不存在的。死亡学家说,人之所以会自杀,是因为自己解决不了难题,又没有人帮他,而那个难题之大,大到唯有一死可以解脱,因此,不管是内在或外在,陷入孤绝的处境是最根本的因素。所以在这份“不自杀契约”上会写到在我感到害怕时,可以求助的电话和亲友,并提醒自己,这个问题还有很多解决方法。虽然这份契约被社会人士各种嘲笑,但也因此敲响了警钟,让学校、家长和社会都更警觉起来,大家都在想,现在的孩子怎么了?有什么想不开的呢?
记得一次家庭聚餐,一个长辈大聊当年自己出来打拼时受的苦,同时不忘对在场的几个小孩说教,“要说苦,以前我们那才叫苦,你们有现在什么苦的,我们要是和你们一样脆弱,早就哭晕在厕所了…”这时小孩中稍大一点的姐姐(10岁)立马反驳到,“你们有你们的痛苦,我们有我们的痛苦”。可这痛苦具体是什么呢?其实她也说不上来…
但她说不上来,我们就能断定她是在庸人自扰,没事儿找事儿吗?想想自己,又有几次能把心里的苦说清楚呢?
我们总在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了,越来越成熟了,懂的越来越多了…可当我们把更多好的东西灌输给他们时,当我们竖着大拇指高兴或称赞之余,其实我们该想到,这些也带来了另一个负面的东西,那就是孩子知道更多后,对痛苦的感知力也更敏感了。就像我们通常说人越长大烦恼越多一样,那些烦恼不就是因为长大后了解更多,懂的更多,思考更多后的产物吗?这也是为什么古往今来那么多艺术家、思想家选择轻生的原因之一。而如今,我们给孩子胎教、幼儿园双语、钢琴、画画、绘本、网络…看各种书,听各种音乐,见各种世面……孩子心智的成长自然提前了。
都说现在的小孩衣食不愁,但物质满足后,人家已经开始觉得精神空虚了…
都说现在的小孩会撩妹了,幼儿园毕业就失恋3次了,那个心碎啊…
都说现在的小孩玩高科技,可虚拟的快乐与冷漠现实相比失落更大了…
都说现在的小孩知道太多,你给他讲童话故事,还没念完开头,他已经猜到了结尾…
而我们对童年认知能力的印象呢?还在“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儿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这样朴实的单纯中兜兜转转。所以,当我们轻视地说这么大的小屁儿懂什么时,当我们对他们说不清的苦楚一笑而过时,当我们只看到孩子在大时代环境下进步的一方面,而对他们苦楚的认知还停留在N久以前时…孩子也就慢慢的被推向了孤绝无援的状态。
昨天,一个闺蜜聊起女儿时就连连叹气,她女儿上一年级下学期,由于人美嘴甜学习好,颇受班主任喜欢,什么小组长,课代表都直接让她当。而这竟给她带来了无法排解的烦恼,因为大家都开始妒忌她,就连平时最要好的两个小伙伴也不再和她一起玩,一副要和她划清界限的样子…有人在背后说她心机重,就知道讨好老师…还有人到老师那打小报告,数落她做课代表不尽职尽责…听得我寒毛直竖,什么鬼,这是在演《甄嬛传》的一年级版本吗?是啊…或许这些小孩就是津津乐道地看过《甄嬛传》呐…而这些事还是闺蜜去开家长会老师告诉她的,现在回想起来,才感觉这段时间女儿是不太开心,吃饭时也皱着眉,问她有什么不舒服的,也没说个所以然,后来就没管了。
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这样“大大咧咧”的错过了与孩子谈心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之前在图书馆翻过几米的《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书里用图画表达着孩子的担忧、恐惧、疑惑、快乐和愿望,当然还有抗议,抗议大人对他们想法的漠视,抗议这个世界对小孩的种种误解。里面有一句话让我当时就愣住了,“大人永远搞不懂小孩的内心世界,那个世界到底是一只美丽飞舞的蝴蝶,还是一头乖戾难驯的野兽。” 的确,我们花了很多时间陪伴孩子,用了很多精力帮助他成长…可是,他们心里到底装着蝴蝶还是野兽,我们真的清楚吗?他们心里的痛苦和烦恼,我们又真的了解吗?
古人说,“年少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可这句话放在今天,已经不合实际了。当我们让孩子沐浴着文明、信息、技术带来的知识和智慧时,也要用更成熟的眼光看待他们的烦恼和苦楚。我还记得一篇新闻上登录了一段喝农药自杀少女的遗书,上面写道“我想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人理解我。我从来没跟任何人说过心里话。”人民日报前几个月也做了类似《忽视孩子的焦虑》的专题报道,不管是香港的“不自杀契约”,还是全社会媒体对走上绝路儿童的关注,都在提醒我们,必须重视这个问题了。
实际上,孩子的世界就像一面镜子,投射着成人世界的影子,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当他们面对心智成熟所带来的困扰时,更需要我们引导他们以正确方式去正视矛盾和问题。从今天开始,就不要再忽视小孩子的烦恼了吧,不妨经常问问他:“你今天高兴吗?有没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努力培养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而不是看似懂了很多,实则内心不少苦恼,甚至感觉了无生趣的“小大人”。
小孩子有小孩子的苦恼,
小,也不要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