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想成为我们的主播,欢迎加微信 xdfbook 投稿。
一段美文,一首英文歌,或是一点生活感想,全由你做主。
《作家为何对跑步情有独钟?》
Why Writers Run
从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到A. E. 豪斯曼描写一位运动员英年早逝的诗歌,文学作品中从不缺乏对跑步的描述。著名诗人W. H. 奥登这样写道:“动起来,如跑步者/摆动四肢/沿着无尽的跑道/一圈圈奔跑。”作家们也常常扔下钢笔,或者离开电脑屏幕,奔跑在大大小小的道路上,这种传统由来已久。塞缪尔•约翰逊曾说,乔纳森•斯威夫特20多岁时“每两个小时就要沿着一座小山上上下下跑半英里”。路易莎•梅•奥尔科特从年轻时就开始跑步。“我总觉得自己上辈子就是一只小鹿或者一匹马,”她在日记中写道,“因为我跑起步来是那样地快乐。”尽管文学与跑步的缘分如此之深,《纽约客》撰稿人凯瑟琳•舒尔茨最近却撰文遗憾地称,能够以描述性语言准确捕捉到跑步者心境的书籍真是太少了。不过,她特别提到了托马斯•加德纳的新散文集《贫溪日记》,认为他写得最好,是个例外。
自由、自觉、野趣——跑步能使作家从写作中解脱出来,有目的地放松自己。美国女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在写作时会遇到一些“结构性问题”,因为她“在漫长的上午工作时往往会感到思路混乱,觉得特别受挫,有时甚至绝望”,每当此时,她就会在下午选择跑步,以此扫除写作的障碍。对于欧茨和其他许多作家来说,跑步是一个加工过程,对于写作这种需要清静的高强度工作来说尤其有用。但在很大程度上,跑步是写作的自然延伸。一步步跑下去,可成千里之行;一页页写下去,可成鸿篇巨制——这两者何其相似。这两种死板的劳作 积累起来都可产生一种成就感,也是快乐之源。通过跑步,作家可磨练自己,使自己专注于一项单一、有趣的工作,一字字地写,一步步地走,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
1972年,欧茨在伦敦休假时,由于思念家乡,开始“强迫性地”跑步,“不是因为高强度的写作需要休息,而是作为写作的结果。”同时,她开始写日记,最后以单倍行距打印出来时,竟长达4000多页。她这样写道:“跑步似乎使我达到一种完美的状态,放大了我的意识,使我能够看到自己要写的东西,就像在看电影或者做梦一样。”至今,欧茨仍在“沿着一条通往山上的乡间小路”跑步,她感到“那里有灵感在等着我……如果我只是在房间里待着,那就不会是这个样子了。”美国当代小说家唐•德里罗在经过一上午的创作之后,也喜欢享受跑步带来的令人愉悦的感受:“跑步使我摆脱了原有的世界,进入到另一个全新的世界。有树,有鸟,还有毛毛细雨——真是一段令人愉悦的插曲。”
无论是出于实用主义还是精神追求,许多作家在跑步时都带着一种宗教仪式般的虔诚。短篇小说作家安德烈•杜伯斯“为了追求快乐、宣泄情绪而跑步”,但他也和欧茨与德里罗一样,有意识地规划自己跑步的时间。杜伯斯在日志里详细记录了自己每天的锻炼结果和创作字数。他的这种方法是受了欧内斯特•海明威一句名言的启发,那就是在一句话写半句时停下来,进行体育锻炼,然后第二天再继续创作。
为什么作家如此热衷于跑步?跑步给人以空间的自由,还有文人墨客喜爱的孤寂感。匀称的呼吸,律动的步伐——二者的结合形成一种特别适合沉思的韵律。作家与跑步者都是在线性的平面上活动,而奔跑中的作家很快就能体会到艺术与运动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曾经做过东京一家爵士乐吧的经理,每天要抽60支烟,为了健康和减肥,他开始跑步。他觉得他“作为一个严肃作家,真正的生命是从我第一次跑步时开始的”,而说这话之前他的第三部小说都已经出版了。持之以恒的跑步锻炼使他坚信他能够“跑到终点”。
村上春树的感慨让我想起了大学里在跑道上度过的那些日子——我的慢速长跑。教练常常打发我们下午进行长跑,也不规定具体路线,只是在时间上做一些要求。一旦我锻炼出长跑的耐力,跑步就成了写作灵感的孵化器。长跑中那稳定而又不停重复的动作往往能激发起人在智力上的自发潜意识状态,为创造性思维释放自由空间。神经医学科学家将这种经历描述成一种时间停滞的感觉,注意力开始神游,想象力爆发。
年轻的时候,欧茨非常享受跑步时这种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和“别样的孤寂”。她穿过果园,“穿过玉米地——微风吹过,玉米叶儿在头顶沙沙作响——穿过田间小径,穿过悬崖峭壁……这些都与小说创作息息相关,因为在这些场景中,总有一个自我的影子,一个‘虚拟的’自我。鉴于此,我相信,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一种探索和超越”。运动释放出这个虚拟的、富有创造力的自我,促使跑步的作家能够神思飞扬、无拘无束。每当作家们创作故事和人物时,他们都会探索这个自我的影子;跑步的作家优势就在于可以用脚来起草第一稿。
美国小说家雷诺茲•普莱斯说:“一个作家所能遇到的最幸运的事就是逐渐意识到,创作就是为了创作本身,犹如孤独的长跑,本身就拥有巨大的回报。”普莱斯认为这种领悟是逐渐获得的,可谓一语中的。美国前桂冠诗人凯•瑞恩准确地捕捉到作家和跑步者的这种复杂情感:“我喜欢跑步。事实上,我并不太喜欢跑步,但我好像已经跑了一百万年。”
作家和跑步者一样,都喜欢追寻的感觉,而不是费力的劳作。跑步作为一种养生之道,其魅力就在于,它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能为创造性思维提供任意驰骋的空间。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作家喜欢在长时间的沉寂之后选择回归跑步,比如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格拉德威尔最近刚刚以五分零三秒的成绩完成了在纽约第五大道举行的一英里路跑,他深刻体会到跑步对创作的促进作用:“我非常明确地利用跑步时间来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
大学里跑步的那段日子结束后,我就放弃了长跑,选择了快速短跑,结果体重增加了好几磅,看起来再也不像一个半英里赛运动员,而像一个足球后卫。然而,我还是怀念那段可以漫无目的地长跑的日子,不受跑道固定距离的限制,奔跑的过程也是发现的过程。如今,我奔跑在开阔 的乡村道路上,道路中间的黄线无限延伸,一直通到天的尽头,而我就任性地骑着线跑。自从我重新开始长跑,我改变了自己对创作的看法。创作存在于一种奇特的思维空间里,既要驰骋想象,又要发挥才智,既要师法自然,又要细心筹划。跑步者也要学会接受同样的悖论,要明白每一次跑步都是一个独特的叙事,迂回曲折的道路犹如情节曲径通幽,拉伸绷紧的肌肉犹如紧张刺激的叙事格调。(译注:此处twists and turns and strains具有双关含义,既可以指跑步,又可以指创作,strains既可以指绷紧拉伸,又指作品的情调、笔调等。)
作家和跑步者在感受到努力和工作带来的快乐时,都会不约而同地说:“真来劲儿!”作家在写不下去时,应该穿上运动鞋,出去跑跑步,这样在他们回来时,尽管会汗流浃背,疲惫不堪,但却能更加精神抖擞地继续他们与语言的赛跑。
文章摘自:《新东方英语》杂志2016年3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