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
今年是我国加入《湿地公约》30周年。30年来,我国积极履行公约宗旨和义务,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湿地生态状况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湿地保护方案和经验。
眼前是光影变幻、水清岸绿的大美湿地;耳畔传来呦呦鹿鸣、百鸟欢唱;按压不同的“气味盒子”,菖蒲、莲花等湿地气息扑面而来;把手伸进一个个“湿地盲盒”,可以感知粗粝的树皮、轻柔的苔藓……本次大会上,中国履行《湿地公约》30周年成就展令中外代表印象深刻。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展厅里,一组组数据诠释着湿地保护的“中国实践”:
中国湿地面积达5635万公顷,以占全球4%的湿地,满足了世界1/5人口对湿地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等需求;
中国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总数达2200多个,同时还规划将1100万公顷湿地纳入国家公园体系;
中国近10年新增和修复湿地80多万公顷,现有国际重要湿地64处,国家重要湿地29处,省级重要湿地1021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28个省份制定了省级湿地保护法规……
新时代十年,神州大地上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不断舒展美丽中国新画卷。
11月10日,日内瓦分会场,《湿地公约》秘书处为来自13个国家的25个城市颁发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认证证书,其中包括安徽合肥、山东济宁、重庆梁平、江西南昌、辽宁盘锦、湖北武汉、江苏盐城7个城市。全球现有的43个国际湿地城市中,中国占13个,数量居全球第一。《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