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记忆 ‖ 初冬神游搁笔寨-海上房
原创: 跟头虫
冬天已然来临,但锁不住行走的脚步。
初冬时节,落叶飘飘,有萧瑟,有留恋,有执着,有期盼。在这样的季节,行走是最好的巡礼,是最佳的检阅,是最得体的户外体验。有了春天的羞赧和浪漫,有了夏天的激情和热烈,有了秋天的多情和绚烂,才有了冬天的含蓄和肃然。
早想到搁笔寨走一走,带着儿时的期许和向往,早早就与好友合计,想选择一个合适的日子去走一走,找找现实与想象有多大差别,那梦中的搁笔寨是否真的充满墨香,是否饱蘸青黛的泼洒和山水的淡抹;那漂浮心坎的海上房是否如童话般地多彩和婉约,是否如传说般地富有内涵和传承;那深邃的山洞里藏着多少神秘和故事,是否如山间农人眉间的坎坷和俊朗的笑声。
又是一个周六。带着对搁笔寨的无限憧憬和向往,从淄川中医院乘坐24路公交车到达口头,在久违的火烧铺里吃了豆腐脑和火烧,打着饱嗝,在咂巴声中起身,开始了征程。
初冬的早晨,从口头大集穿过,香花买了两块钱的豆腐、一斤锅饼。漫步大集,年少的时光从脑际闪过,恍如昨日。淄河早已没有了过去的样子,建设中的梦泉小镇带给人们很多的遐想和期待。汛期已过,太河水库上游的水已漫过古柳的躯干,仅留下婆娑的树冠漂浮水面,好似丽人沐浴出水时的神韵,让人心漾不已。打渔人划过小舟,在朝阳下,顺手抛下地笼网,长长的涟漪呈波纹状分散开来,让人赞叹淄河的风情在初冬竟有如此的诗意!
走过淄河大桥,在马鞍山脚下嗅着淄水的气息,北望太河水库库区,汪汪水域,一望无际,水波不惊,半空中有水雾在蒸腾。在岸边,垂钓的人们甩杆不止,片片鳞光划过一道道美丽的弧线,于是盆里、桶里、心境里,盛满了闲暇的幸福时光。
到了前怀村,从公路路基下行,见一老妇正在河水中洗衣服。问水凉否,答曰不凉,伸手一试,果然!温温的,竟然是一种不能名状的暖!初冬的凉,早已远离躯体,溪流流淌的,也是身体流淌的,尽是朦胧的抚慰和升腾的快意。
从前怀村中穿过,金黄的玉米成辫地挂满房顶院落,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诸如地瓜、黄豆、棉花、白菜等农产品或堆、或摊、或装袋、或成垛,在诠释着收获的摸样。沿田埂上行,更有铲车作业,一条盘山公路已平整前行,据说这是一条高速公路,一条通往幸福、富裕的必经之路。
穿越。攀登。跋涉。搁笔寨的轮廓已清晰地矗立前方,搁笔的神韵已然镌刻在脑海里。悬崖峭壁,崎岖小路,空中栈道,攀扶前行,当置身于山脉其中时,竟然不知搁笔寨是怎样的摸样了。在一丛丛连翘枝丫中,一朵或几朵反季的黄色的连翘花粲然地绽放开来,仿佛在告诉人们,虽然已临冬季,春天的脚步却也一步步地近了,近了!
从搁笔寨下撤途中,看到一队长长的人马,于是放声吆山打起了招呼,在山间回应,恰似熟人一般。等近了,果然是熟人,呵呵,原来是好友悠闲观海、袋鼠等率驴队巡山了。相聚在山神庙,竟似红军会师,象征财富的石刻“钱币”在见证行走的足迹。
到了海上房,一对老年夫妇在探究石刻的历史,三三两两的游人在品味山间散养的山鸡,随着袅袅炊烟,肉香弥散开来,大姐热情地招呼说有热乎乎的小米粥,游人们已一桌两桌地围坐在一起。受此感染,我们选了一块空旷的山坡地,开始了我们的午餐。喝着自带的小酒,拉着沿途的景致和风土人情,特别是一对新人从邹平前来上喜坟的风情故事,让我们感慨故土的神韵,亲情的传递,世态的温暖。
从海上房,我们开始返程,到刘家山出山结束行程。在浅黄的山楂树的风骨中,在青绿翡翠的白菜的田间地头,在红中透亮的满树柿子,在庄稼棵里冒出的一簇簇的绿,在农人忙碌的身影里,我们看到了暖冬的神韵,看到了春天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