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且行且悟
文/李晓华
《易经》有语: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
这是说,在一个家庭中,人人都要有担当,各司其职,这个家庭才会徐缓前行。
活出真我,是对自己的天性负责,对生命形式和生活状态负责;活成好我,则是对自己的生命躯体负责,对自己的家人负责。
身体健康,才能享受自然赋予的美景,舒畅坦然地接受人们赠予的种种美好情愫。也会少去家人的担忧牵挂,有能力承担来到世上的意义。
人人都要担当责任,而健康则是一个家的根基。
保重身体,不仅为了自己,也为了不成为家人的累赘。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修行。处处是道场。所有一切都在开释我,使我领悟。
曾经很不喜欢那些哗众取宠高谈阔论的人,一直认为他们在卖弄炫耀,借此寻找自己的价值感和存在感。
可是,在背后,也许还有别的理由。
有时是为了不冷场来活跃气氛,有时为了使场面不尴尬逗大家开心。这样看来,出点风头后适可而止,倒是一种负责任和情商高的表现。
有时候我会哑然失笑,人们的性格怎么会那么不同?有的文静柔和,有的暴戾乖张,有的孤芳自赏,有的内敛含蓄……确实,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不可能同时踏进一条河里。
这世界需要喧嚣热闹,五彩缤纷和光怪陆离。而不同的生命个体,相异的性格才使这个世界足够活泼精彩,而非一潭死水。
我们要体会洞察不同的人生状态,也要审视思忖每人不同的阅历和教养。
尽管,你的个性不适合我,有时我仍会为你喝彩,因为你的负责和你的独一无二。
生活随时都在磨炼着我们。那些不能承受和忍受的烦恼与伤害,深处其中,久了就已成为寻常,再也激不起心底的澎湃波澜,终至于清醒地麻木着。它们,需要时间来适应。
在苦中修行,终得乐。
而苦的概念,也许是主观心理上走不出的自我,也许是客观现实的贫病交加,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世家出身的人,本身所具有的良好的修养教养,其悟到的智慧或许会早,而我,自性里并无慧根,经历与见识都很浅薄,要达到开悟的境界,可能要漫长困难地多。
毕竟,修行是要达到内心豁达从容,无分别众生相,无执念。
我们终己一生的修行,是要修炼哪些部分?
妙玉在修行。可是她却言语尖酸刻薄,有洁癖,对刘姥姥极端厌恶。她,骨子里高雅地孤僻,行为上却是让人害怕的冷傲。她有执念,有众生相,有分别心,内心看到的都是不净。
对于妙玉,我们不能责怪怨恨,只需要报以同情和怜悯——曾经历富贵却又没落的富家大小姐,遭遇过的冷语白眼,或许常人永远无法体会;深爱宝玉,因为身份,却无奈,只有无发言说的痛苦酸楚……所有,都导致了她的孤傲和自负。
一个人最苦的部分,才是最需要修行的。而这,也正是她需要修行的部分。
修行,是当别人不懂自己品味时,仍要豁达;是自己心中美好的事物遭到践踏侮辱后,仍要宽容。是修无执念,修无分别众生相,是修一颗清明干净心!
人在凡尘俗世里生活,各人都有修行的重点,凭借众生相,精修了了心。不恨妙玉,只道人生修行之途长,修行之路苦!
人,若能懂我就懂了,不懂我也就算了。放下我执,顺道而行,不必刻意逢迎,也不会故意疏离。来就来,离开,亦无挂碍。人生,是一个过程,且行且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