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金融“酵母”作用,提升产业扶贫水平

发挥金融“酵母”作用,提升产业扶贫水平

2015-06-02    09'12''

主播: FM786316

9 0

介绍:
近年来,针对扶贫开发工作中资金不足这一制约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瓶颈”,庆阳市积极探索创新金融支持扶贫开发新模式,变“输血”为“造血”,坚持以金融信贷项目为依托,把财政资金与金融信贷资金有机结合,充分发挥金融信贷资金在扶贫攻坚中的助推作用,有力地加快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今天的今日观察请听《发挥金融“酵母”作用,提升产业扶贫水平》,采写记者王红岩。 6.2今日观察 8分29 走进庆阳市宁县湘乐镇樊湾村,村民杨建明正在他的苹果园里进行修剪等工作,清晨的阳光照在他的脸上,看起来格外灿烂。 杨建明告诉记者,以前他一直在外打工,收入不是很好,2011年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开始发展苹果产业,由于资金不足,当时他一度很苦恼,当得知村里有国开行甘肃分行专门针对贫困农民提供的金融贷款时,他一下觉得有了信心。通过几年的发展,现在他的苹果园已经从当初的5亩发展到了现在的22亩,收入也有了大幅度提升:“当时贷了4万,帮助很大,收入这两年相当不错,刚回来那年卖了2万8,去年卖了30多万。” 宁县湘乐镇樊湾村村民樊树鹏说,他2013年从村上的扶贫互助社贷了6万元发展苹果产业,这笔贷款不仅借贷手续简便,而且贷款的额度也能够满足他发展苹果产业的需求,为他解决了很多困难:“在其它单位搞贷款还要抵押、担保,国开行这贷款直接就背到我们村上,这贷款给我贷下以后解决了我的实际困难,现在苹果发展好,我去年五亩果园下来卖了十五六万元。” 如何让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庆阳市宁县形成的共识是:只有让扶贫产业最大限度覆盖贫困区域、贫困群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为此,宁县以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为依托,撬动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支持农村发展,探索出了一条依靠国家开发银行扶贫贷款发展现代化农业,最终解决贫困问题的扶贫新路子。 宁县通过以县财政担保的形式从国开行甘肃分行贷款,通过县扶贫办注入到贫困村的扶贫互助合作社,再通过扶贫互助合作社发放到需要贷款的贫困户手中,支持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农户需要贷款只通过村里的扶贫互助合作社即可,不仅手续简便,门槛低,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樊湾村扶贫互助合作社副理事长樊旺鹏:“这是2013年成立的,通过理事会和监事会把所有的需要贷款的群众考虑了以后,根据本人申请,理事会和监事会通过入户调查,通过三户联保,向群众发现金。” 目前,宁县已经在全县8个乡镇12个村探索性地成立村级互助协会,分别在民政、质检部门注册登记、核发法人资格证书,并在农村合作银行开设了相应的银行专户,建立完善了有关的规章制度,全县累计核准贷款农户481户,发放贷款1000万元,有效地解决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资金“短板”问题。庆阳市宁县县委副书记邓莉娟:“咱们以财政担保的方式,把这个钱从国开行整体贷回来,贷回来以后通过咱们县扶贫办注入到咱们每一个村的扶贫互助协会,然后由咱们扶贫互助协会在发放到咱们贫困户的手里,这个互助协会由两套系统组成,一套是理事会,这块就是进行具体的业务操作,一套是监事会,监事会就是监督咱们这笔项目的实施。第二个就是这笔资金到咱们农户的话是信誉担保,由农户给农户做担保。第三个特点就是咱们所贷的这些对象就是贫困户,就是要求咱们在年收入在2800左右的贫困户。” 在金融信贷项目的投放上,宁县按照精准定位、分类施策的原则,做到 “三个注重”,充分发挥金融信贷资金在扶贫攻坚中的助推作用,有力地加快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庆阳市宁县扶贫办主任赵渊:“一是注重对象选择的精准性。向有发展意愿、有致富能力,但缺少资金的贫困户倾斜。二是注重发展模式的创新性。拓宽扶持方式,在贷款农户中推行1个大户帮带3个或4个贫困户、一个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带动一批农户的结对模式,整合使用贷款资金。三是注重担保方式的灵活性。在原有工资、存折、房产等担保方式的基础上,探索形成了合作经济组织担保、多户联保和苹果仓单抵押担保等方式,有效扩大了政策的受益面。” 金融扶贫,可以说既增强了扶贫对象的“造血”功能,又充分发挥了金融资金的“酵母”作用,实现了“三个带动”。 庆阳市宁县扶贫办主任赵渊:“521 002一是带动政企深度融合发展。宁县从打消金融机构后顾之忧入手,不断加大担保资金注入额度,以财政资金撬动信贷资金投向扶贫。2012年以来,全县累计注入的财政担保基金已经达到3861万元,从金融机构融资6.3亿元,既解决了贫困群众的资金需求,又为金融机构带来了稳定的利息收入,实现了互惠、共赢发展。二是带动扶贫工作提质扩容。通过推广参与式扶贫模式,由群众自主选择产业发展和扶贫资金投向,激发了群众参与发展的积极性。三是带动县域经济整体发展。结合省市精准扶贫、“造血”扶贫的要求,宁县在全县贫困区域,集中投放信贷资金,努力把富民和强县统一起来、扶贫和发展结合起来、资金项目和产业培育统筹起来、乡村和城镇贯通起来,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夯实农村发展基础,扎实推进扶贫开发。” 近年来,针对扶贫开发工作中资金不足这一制约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瓶颈”, 庆阳市积极探索创新金融支持扶贫开发新模式,变“输血”为“造血”,坚持以金融信贷项目为依托,把财政资金与金融信贷资金有机结合,充分发挥金融信贷资金在扶贫攻坚中的助推作用,有力地加快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庆阳市扶贫办副主任刘年先:“结合咱们庆阳的特点,我们从2013年开始和国家开发银行合作,搞了一个金融支持产业这样一个新的模式,我们利用村上成立的扶贫互助协会,把国开行的贷款采取批发的办法,一次投到村上的城投公司,然后打到各个村互助协会的账户上,农户特别是贫困户要用这个款的话,采取三户联保的这种信誉担保,我们在全市的152个村4910个农户,发放贷款1.1亿元。从这2年的运行看,这种模式非常有效,它的门槛低、手续简便,更有利于瞄准贫困户,我们统计了一下,我们搞的这个试点,真正用到贫困户方面的能占到60%以上。” 下一步,庆阳市还将继续研究解决金融支持扶贫开发模式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这一模式,然后大力推广金融支持扶贫开发新模式,争取为全省其他市县做出积极示范。庆阳市扶贫办副主任刘年先:“这个模式现在被咱们省政府定为咱们全省金融支持扶贫的五大模式其中之一,下一步省上准备再大力推广这种模式。作为市委市政府,想把这个事情继续扩大规模,做大做强,最近这段时间,有些款目前已经快到期了,我们正在组织回收,我们想在回收的过程中,看这里面还有没有啥问题,把这些问题全部暴露出来,然后我们要提出一些解决的对策和办法,完善之后,我们下一步准备在全市大面积地搞这个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