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园·自在聆听·午后麦田《世界在你心中》2.3.1

自在园·自在聆听·午后麦田《世界在你心中》2.3.1

2016-05-07    11'10''

主播: 自在园

52 0

介绍:
爱与生死之间 我们昨天讲到,我们关注的并不是理论、教条或哲学思辨,而是事实或真实发生的事。如果能毫不情绪化、毫不感情用事地去了解“眼前的真相”,我们就能超越它。这几天的演讲里,最重要的东西并不是其中的概念或是对概念的否定,而是如何涉人生活的复杂性之中,了解其中的绝望和失落。“热情”这个词意味着“痛苦”,但我们并不是在暗示痛苦,也不是指与其相关的愤怒、填恨或抗拒,而是指当爱存在时油然而生的那股热情。今天,我们要谈一谈有关生、死与爱的议题。 生活是什么 我们所关注的不是表面的解说或描述,而是对这些议题的深度了解,这样我们才能彻底涉人其中,让它们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而不仅仅是一种理性上的认知。我们能否观察、了解、并且认清“生活”的所有问题?我们能否真的领悟什么是生、死与爱―不是分析,也不是讲理论?在我看来,去猜测那个超越一切的境界,是十分虚荣的事,而且一点价值也没有。若想了解生命的意义,你就必须先检视“生活”。聪明人早己追求过那超越之境的意义,宗教人士也曾经说过人生只是达成某种目的的手段罢了。那些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则说,生命是毫无意义的,然后他们又根据自己的智识或局限而发明了某些意义。我们今天晚上不会涉及这些东西。我们将要检视的是,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既不带情绪,也不感情用事―只是很真实地去认清它到底是什么。如果我们能看见生活的整体而非局部,我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事。也许在不为生活下任何定义的情况之下,我们将会看到它的美及浩瀚无限。至于生活的美及其非凡的品质,只有在我们深刻地检视了它的内涵以及我们有了真实作为之后,才能有深切的体认。若是不了解什么是生活,我们就不了解什么是爱或死亡。我们在使用爱、死亡或生活这类字眼时,态度都太随便了―每个政客都在谈爱,每个传教士也都把爱挂在嘴上。爱与死亡,这两者都具有极大的重要性,我认为若是不了解死亡是什么,我们就不可能了解什么是爱。若想了解死亡是什么,你必须热切而深刻地了解什么是活着,你必须自在地去检视它们,不带有任何希望。但这并不意味我们必须从绝望的状态去检视它们。一颗绝望的心很容易衍生犬儒主义;满怀希望的心也无法妥当地进行检视,因为它已经有了偏见。因此去检视我们所谓的生活、日常的活动,必须具备清明的觉知而非思想,必须具备一份能如实看到“真相”的一份清明度。认清“真相”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热情!对大多数人而言,热情一向源自于痛苦、愤怒、紧张或嗔恨,或者热情总是跟享乐有关,最后往往会变成一种欲望。这样的热情是无法了解生活的整个过程的。了解的本身就是一种热情,缺少了热情,你什么也不能做了,而智识上的热情并不是热情。若想检视生活的整个过程,不但需要极为清晰的觉知,还需要强烈的热情。 那么,我们所谓的生活到底是什么?不是我们想要生活变成什么--这只是一种理想而非现实,这往往与真相恰好相反的。与真相相反的东西往往会制造出界分,而界分之中一定有冲突。因此若想检视生活是什么,你就得彻底摒弃“应该怎么样”的概念,因为这是一种通过意识形态来逃避的态度,是完全虚妄的。我们只需要检视生活到底是什么,而检视的质量比检视本身更为重要。任何一个聪明人,只要具备某种程度的敏感度或敏锐度,都有能力检视问题。但我们的探索如果只是一种智识上的活动,人们就可能丧失从热情、关怀与爱之中所产生的灵敏度。若想拥有这份清晰的质量,必须具备关怀、爱与热情,而这些都是被知识分子所否定的。我们必须对一般知识分子提出来的惯常见解保持警觉一一允许我采用警觉这个字眼,因为描述绝非被描述之物,文字也不是真实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