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5《归园田居》

20180725《归园田居》

2018-07-25    00'59''

主播: ¤云开雾散¤

120 0

介绍:
《归园田居》 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诗词译文 南山下有一块我耕种的豆田,田间的杂草很茂盛,豆苗反而显得稀少。于是,我每天早晨起来就到田间清除杂草,夜幕降临时分才披着一身月色扛着锄头往家走。狭窄的山路两旁草木丛生,以至于露水都把我的衣服打湿了。其实,沾湿了衣服又有什么值得惋惜的呢?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愿,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生活就满足了。 词语注释 1、南山:指庐山。  2、稀:稀少。  3、兴:起床。  4、荒秽: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5、荷:扛着。 6、狭:狭窄。  7、草木长:草木丛生。长,生长。 8、沾:(露水)打湿。  9、足:值得。  10、但:只.  11、违:违背。 专家解读 陶渊明是古代诗人中,第一位选择弃官回归田园,过着隐居生活的人。他曾作《归园田居》组诗,共五首。都是描绘美好的田园风光和淳朴可爱的农村生活,抒发归隐后安闲快乐的心情。今天这首是组诗中的第三首,为诗史上的名作,它对后世的山水田园诗影响极其深远。 “种豆南山下,”诗人以豆开篇,将自己置身于一个优雅自然的环境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理荒秽”,包含了他以自耕自食的生活方式纠治整个社会的“芜秽”之深意。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披星戴月辛勤耕耘的那份勤劳与执著,抒发了自己超脱尘俗回归自然,恬静愉悦的心情。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暮色四合,山野四周的景物渐渐朦胧不清。 诗人一身粗布麻衣,独自一人站立在田地中。在静谧的月色里,在混着青草芳香的晚风中,思考着,结束了一天的劳动,该是回家的时候了。行走在羊肠小道上的陶渊明是那样心满意足,轻轻哼着小曲,迈着轻快的脚步,把一身月光带回家。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里的“愿”有它特殊的内涵。表现陶渊明宁愿归乡劳作,也不肯靠出卖灵魂去换取荣华富贵,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知识分子的清高、正直的思想品格。种豆也好,早出晚归也罢,夕露沾衣也不足惜。 一切都是那样无所谓,重要的是“但使愿无违”。是诗人保持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在宁静的那颗心灵。普通人可能只是看到了劳作的艰辛,而陶渊明看到却是诗意的田园。这完全是因为诗人独具诗心慧眼,和一颗纯净逸世的心灵所致。 让我们从诗中,读出了这位选择在田园栖息的诗人,在乎的不是劳动的结果与付出,而是这种方式给他带来的那种无拘无束、恬适安宁的心灵体验与享受。他是用这样的生活方式保持自己的清白和人生理想,不迷失自己的本性。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毫无雕饰之意。但是,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却包蕴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人那颗纯净超凡脱俗的心。 秀丽的山、皎洁的月、狭窄的羊肠小道、茂密丛生的杂草、还有清凉的露水,看似平常而信手拈来的意向,一经诗人的笔触,就充满美感,流淌出一种朴素馥郁醇厚的诗意,情意是如此千回百转,整首诗看起来简单质朴清瘦,而内里却是那样美丽丰盈。 知识拓展 公元405年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劝他穿戴整齐官服后再去迎见督邮。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于是便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 当天,他以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的理由,辞官归田了。这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这种无畏的精神,美好的人格,高尚的境界,赢得了后世多少人的称赞和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