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在海外博物馆的中国国宝,收藏在法国塞努奇博物馆的中国文物一春秋错金银青铜簋,梁大通元年造像,以及辽代鎏金铜面具。
法国赛努奇博物馆的中国文物
春秋错金银青铜簋。高24.1厘米,口径20厘米。盖面微鼓,子母口,腹部稍鼓,兽头形双耳,圈足。通体错金银,装饰夔龙纹和重环纹。制作精美,造型端庄大气。簋,是商周时期的礼器,是商周时期奴隶主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据《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这件春秋错金银青铜簋在1928年出土于河南洛阳金村东周王陵,金村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南临伊洛平原,北有邙山屏障,毗邻白马寺,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沛,依山傍水,是一处绝佳的风水宝地,也是东周的王陵所在区域,据《水经注》记载东周的周景王、周敬王、周悼王、周显王等均安葬于此。1928年当地连下暴雨,引发山洪,冲刷出东周王陵8座,出土文物极为丰富,大多精美富丽,形制特殊,堪称绝无仅有,举世震惊。然而,这批珍贵文物刚出土便惨遭掠夺,帝国主义列强伙同当地军阀和不法古玩商人,大肆攫取东周王陵出土的珍贵文物。洛阳金村东周王陵出土文物数千件,绝大部分被运往国外卖掉,流散于美国、日本、法国等10多个国家。《洛阳金村古墓聚英》一书收录的洛阳金村东周王陵出土文物就有238件,这还仅仅是作者日本人梅原末治亲眼所见的。这件春秋错金银青铜簋,不仅见证了东周奴隶主贵族的奢侈淫逸,而且也见证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巧取豪夺,在洛阳金村东周王陵出土*********藏法国赛努齐博物馆。
梁大通元年造像
梁大通元年造像。高45.7厘米,青砂石圆雕坐像。造像服饰纹路雕刻非常清晰,透过贴体的袈裟,甚至能看到身体的轮廓,衬托出佛像修长匀称的身躯,显得清新而脱俗。背面下方刻有铭文,可知这尊造像雕刻于梁武帝萧衍大通元年(527年)。佛教自从东汉时期传入我国**深入人心,佛教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其中梁武帝萧衍的所作所为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是西汉相国萧何的后代,共在位48年,他沉溺佛教…*国赛努齐博物馆。
辽代鎏金铜面具
辽代鎏金铜面具。通高53.3厘米,长24.4厘米,铜鎏金。面具由经过锤揲的铜片制作而成,借助其边缘的小孔用金属丝连接到面部,紧贴墓主的面部,表面鎏金,金层较厚,经过充分抛光,显得光彩夺目。面具是依据墓主的面容锤揲而成的,五官与墓主真容相像,刻画出墓主闭目安眠的宁静情态,眉毛刻画精细,紧闭双目,紧闭的眼睛被刻画成一条恰如其分的波动的线。鼻梁高挺,闭唇,高颧骨,面目清秀,耳垂上有穿孔,佩戴有龙形耳环,由此判定墓主为女性。镂空的冠帽上有两只直立的高翅,顶部有尖而长的莲叶,冠帽上装饰着凤凰和如意云纹。这件面具的一只耳朵佩戴有一只龙形耳环,在唐代佩戴耳环成为时尚,所以辽代的墓葬中常陪葬有耳环。这件鎏金铜面具是法国赛努齐博物馆在1932年从法国巴黎的拍卖会上购得的,但始终无法判断准确的时代。在时隔半个世纪*…入木三分,由于盗墓的原因,我们已经无法确定墓主的身份,但如此精美的作品,表明墓主的身份极为高贵,极有可能是辽代的某位公主或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