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7) - 第2章第2部

《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7) - 第2章第2部

2016-01-03    28'13''

主播: 阿拉顶呱呱

129 26

介绍:
第二章:战争爆发 韩国军队溃不成军 泰然自若的麦克阿瑟   韩国部队溃不成军   星期日,临近汉城时间中午时分,美国军事使团意识到韩国陆军面临着严峻的局势。前线发来的报告展示了北朝鲜的入侵战略:多路步兵纵队在坦克的掩护下沿两条主要公路向南直取汉城。   主攻方向是沿铁原—议政府—汉城一线,这条路线经由一个宽阔的谷地,几个世纪来入侵者都用这条路线。这支部队包括2个师又1个团,总共2.8万人。这支入侵纵队由苏制T-34坦克开道,并得到苏制大炮、迫击炮和重机枪火力的掩护。他们的对手仅仅是韩国1个不满员的师,兵力不足6 000人。   北朝鲜的另一路纵队则在西部沿着一条穿越西海岸低洼地的公路向南挺进,这是汉城和平壤之间的主要通道。北朝鲜人在这个方向的兵力也具有同样的优势——2个师又1个团,在坦克的掩护下进攻韩国1个不满员的师。这是进攻汉城的两支主要力量。由于南朝鲜的公路、铁路、通信等后勤网络均集中在汉城周围,因此这座城市如果陷落,将危及这个国家的生存。   北朝鲜人的另外3次攻击并没有引起那么紧迫的关注。一次是向孤守瓮津半岛的韩国1个团发起进攻,瓮津半岛与南朝鲜被黄海完全隔开;一次是攻打中部城市春川;一次是顺日本海沿岸公路向南推进(并得到2次小规模的两栖登陆部队的支援)。   战争爆发第一天,最令人震惊的悲剧是韩国陆军一败涂地——美国顾问团团长威廉·罗伯茨准将曾经宣称它“在亚洲同样规模的军队中首屈一指”。责任必须由美国人和南朝鲜人共同承担。由于罗伯茨拒不相信在朝鲜能使用坦克,致使韩国部队只拥有少量的反坦克武器。在开战后慌乱的头几个小时,一些部队设法使用美制105毫米榴弹炮,但是这种武器并不是为打坦克而设计的。正如一名美国炮兵指出:“士兵们几乎都不知道炮手以直接瞄准和使用曲射炮打坦克的专门技巧。这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有久经沙场的老炮手才能保持冷静射击成功。即使如此,他们还得有一点运气。”韩国部队仅仅拥有91门榴弹炮,大多数在战争头几天就被遗弃。美国人不给韩国提供重武器装备,是因为担心他们用来侵略北方,其后果是韩国人现在自身难保了。   最使美国顾问们吃惊的是,韩国部队士气低落,斗志丧失殆尽。但其中也有值得赞许的例外,即令人难以置信的人与机器对决的勇敢事迹。汶山附近沮丧的守军无法阻止T-34坦克,他们把炸药包绑在背上,自己冲到坦克底下舍身自尽。有人带着炸药包或爆破筒,冒着机枪的弹雨冲向坦克;还有人跳到行进中的坦克顶上,拼命想用铁钩打开坦克舱盖以便丢进手榴弹。勇士们设法击毁了一些坦克,但是估计有90多人因此丧命。不久后,这种勇士就没有再出现。   《伦敦每日快报》的西德尼·史密斯是首批抵达战地的记者之一,他对韩国部队退却的场面做了更为典型的描述:“我看见一些卡车上的高级指挥官坐在士兵中间,戴着雪白的手套,一只手握着佩剑,另一只手擎着树枝做雨伞。”离奇的现象到处可见:南朝鲜人在前线骑着军马逃跑,牲口被枪炮声吓得东奔西窜,奋蹄尥蹶;韩国士兵用枪逼着老百姓脱下衣服,穿在自己身上遮住军服,以便混杂在逃难的人流之中,军官则站在一边无动于衷。 正午时分,北朝鲜又显示出另一种优势。当时,汉城上空的乌云刚刚散去,两架银灰色的二战时期的苏制雅克式螺旋桨战斗机多次飞过汉城和金浦机场上空,但是没有扫射。四个小时以后,雅克飞机又飞来了。其中两架以极其准确的火力猛扫金浦机场,击中了控制塔台、1个储油罐以及1架美制C-54运输机。其余几架攻击了汉城附近的一个小型机场,击伤击毁了10架教练机中的7架。随后,这些飞机又沿着公路往北飞,任意地向惊恐万状的韩国部队射击。韩国部队无法还击——同样出于怕他们用来进攻北朝鲜的原因,美国拒绝向他们提供战斗机。   但前线的美国军事顾问偶尔也用无线电发回振奋人心的报告:韩国部队在议政府附近的几个营正在组织反击;少数韩国部队依据着坚固的阵地,已经设法阻滞了北朝鲜的前进;预备队正奔赴前线;正在按照预定计划破坏入侵路线上的道路和桥梁。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是,韩国陆军能否顶得住,以便重整旗鼓,或者坚持到美国来得及派遣作战部队援救他们——这是美国顾问们强烈主张的方案。   泰然自若的麦克阿瑟   灾难即将临头,有一位人士依然安之若素,他就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战争发生12小时以后,他依旧流露出漠然处之的神态。东京时间星期日下午6时,他去东京的办公室会见了约翰·福斯特·杜勒斯。杜勒斯是共和党著名的外交事务发言人,新近被国务卿艾奇逊聘请入幕(两党的政治作秀),协助对日和约的谈判。几天前杜勒斯曾顺访了朝鲜,还在三八线摆出姿势与韩国士兵合影留念(韩国士兵似乎对杜勒斯戴的正规小礼帽茫然失措)。杜勒斯还向南朝鲜议会发表演说,并暗示如果大难当头,会给予不确定的帮助:   在精神上,联合国把你们当作他们的成员之一。……美国人民欢迎你们成为这个缔造自由世界的大家庭中的一个平等成员。……因此,我要对你们说:你们并不孤立。只要你们继续有效地在创造人类自由的伟大事业中发挥作用,你们永远不会孤立。   这种含混笼统之词,对于想要利用它的人来说,意义可大可小。但是陪同杜勒斯访问的一位国务院职业官员约翰·艾利森认为,杜勒斯已经“把他认为迪安·艾奇逊1月份在全国记者俱乐部讲话时所遗漏的部分设法表达出来了”。   杜勒斯和艾利森现在希望与麦克阿瑟将军谈谈朝鲜之行,他们发现将军似乎对几个小时前已经爆发的战争态度冷漠。艾利森认为麦克阿瑟“在他宽敞的办公室里踱来踱去时显得神态非凡,他的咔叽衬衫领口敞开着,嘴里衔着人所熟知的玉米芯烟斗”。迄今为止,前线传来的报告依然是零星的,麦克阿瑟并未显得焦虑不安。他对客人们说:“这可能仅仅是武力侦察。假如华盛顿对我不加妨碍的话,我可以把一只手绑在背后,只用一只手就可以对付。”李承晚总统已经要求提供一些战斗机。麦克阿瑟说,他断定朝鲜人不会驾驶它们,不过,他还是准备多少给几架鼓鼓士气。(当天晚些时候,一位来访的记者跟麦克阿瑟聊天,发现他主要在担心“华盛顿那边的笨蛋们”。麦克阿瑟对这位记者威廉·马修斯说:“我希望美国人民有勇气,奋起面对这个局面。”)   杜勒斯和艾利森返回饭店,立即起草一份电报发给迪安·艾奇逊:   南朝鲜人有可能运用自己的力量阻止并击退进攻,如果这样,是再好不过了。但是,如果他们无力做到,那么我们相信应该动用美国部队。……坐视南朝鲜无端遭受武装进攻的蹂躏,将会产生一连串的灾难,很可能最终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   美国时间星期日拂晓之前,杜勒斯的电报抵达华盛顿,迪安·艾奇逊十分仔细地阅读了电文。艾奇逊明白杜勒斯是在野党外交政策的主要发言人,此人不是一个盲目的党派人士,他的意见理应受到重视。杜勒斯在东京下榻的饭店里起草了这份电报,这使他成为第一个以文字形式提出美国使用军事力量干预朝鲜的人。   李总统惊恐万状   星期日下午晚些时候,共产党的雅克战斗机扫射了李承晚总统官邸青瓦台(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它的房瓦是蓝色的)周围地区,近在咫尺的进攻弄得这个老头惊慌失措。他接到汉城可能失守的报告,于是决定逃之夭夭,以免束手就擒。美国使馆官员哈罗德·诺布尔(该周末他未在汉城)后来跟其他美国官员和韩国官员谈话后认为,内阁部长们和青瓦台杂七杂八的随从“个个惊恐万状,而且也感染了李承晚”。不过李承晚声称他主要关心的不是个人的安危,他认为,如果入侵者俘虏了他,那么他毕生争取朝鲜独立的理想就会成为泡影。   夜幕降临时,李承晚一直在思考到底是一走了之还是留在原地。晚9时左右,代理国防部长申善模把穆乔请来参加讨论。穆乔回忆说:   我一抵达,李总统就对我说,内阁刚刚开过会,认为如果他落入共产党之手,对于朝鲜的事业将是一场灾难;并且他们的防御能力较差,还是撤离汉城为好。   听到这些,我感到震惊,我十分谨慎地提醒李承晚,我今天一整天都在告诉他,他的部队在这次突然袭击面前打得相当不错,还没有哪支部队放弃抵抗。① 确实,其中有些部队已经全军覆没或者溃不成军。我同意他的意见,即在这个世界上最糟糕的事,莫过于落入敌人(共产党)之手。我们面临棘手的时间问题,也就是尽可能地留在汉城,以激励我们的部队,同时不要被敌人掳去。   穆乔告诫李承晚说,如果他逃跑,消息一经传开,“就不会有一个南朝鲜士兵抵抗北朝鲜的进攻”,整个南朝鲜陆军将不战而垮。李承晚依然执意要离开。为此,大使回答说:“好吧,总统先生,你自己拿定主意,但是我会留在这里。”   穆乔的坚定态度稳住了李承晚,他同意留在汉城,至少当天夜里不走。   穆乔大使回到使馆,考虑美国人员家眷的去留问题。如果他们撤离朝鲜,南朝鲜人可能就会认为这是美国要抛弃他们的信号。所有美国人都已经处于戒备状态。下午1时,使馆的WVTP电台要求美国人或是待在家里,或是坚守岗位,“这是由于局势的需要”,并说还“没有理由惊慌失措”。   一项绝密的撤退计划早已拟订,这是所有美国驻外使馆的惯例。按照这个应付最坏局面的计划,人员由金浦机场乘飞机撤离。只要从电台发出紧急密语,飞机就会从日本飞来。不过,穆乔担心这一计划的效果,因为能否保卫汉城通向机场的一座桥梁的安全是成败的关键。按照其他的撤离方案,眷属将从仁川港或釜山港登船撤离,或者从水原机场坐飞机撤离。   穆乔指派使馆海军武官杰克·塞弗特去两个港口察看有什么样的船只可用,他担心空中撤离会因遭到雅克飞机的射击而失败。但是,他暂且还不会做出撤离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