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在匡地被围困,他说:“周文王死后,文明礼乐不是保存在我这里吗?上天如果要消灭这种文明礼乐,那我就不会掌握这种文明礼乐了;上天如果不想毁灭这种文明礼乐,匡地的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孔子处变不废礼乐
公元前489年秋天,孔子带领弟子们到陈国去,路过匡地的时候,被匡地的探子误认作是阳虎。匡地曾遭受鲁国阳虎的侵扰,当地人对他恨之入骨,于是派人去围困孔子一行。刹那间,几百名匡人把孔子一行团团围住。这时天下大雨,孔子师徒的衣服都被淋湿了,冷得直打哆嗦。到了第三天,孔子一行随身带的食物都吃完了,只好挖些野菜来充饥。因为被围困,也得不到水喝,一个个都口干舌燥,没精打采。子路素来勇猛,见到匡人前来围困,抓起武器就要与匡人拼命。孔子见势不妙,赶忙挡住子路,并语重心长地说:“即使被别人围困,我们也不能破坏周朝的礼乐制度。与其大动干戈造成死伤,不如用礼乐来劝退对方。”
于是,子路弹琴,孔子高声和乐而唱:“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歌声传到匡人的长老那里,长老说:“也只有孔丘这样的贤人才能在如此困厄的时候,还念念不忘周朝的礼乐制度。”于是,下令围困的匡人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