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晚安-85】父亲“偷听”(文:丰宛音)

【书香晚安-85】父亲“偷听”(文:丰宛音)

2016-10-03    09'18''

主播: 念念不忘书馆读者电台

71 0

介绍:
晚安留言 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国庆长假里,让我们分享一篇关于父亲的文字。用文字的方式追忆先人,既是亲情的重温,也是家风的传承。薄纸一页,笔墨落英,斯人虽已去,品质可长存。快100期了,《书香晚安》谢谢你的收听,欢迎把看到的好文字推荐给我们。各位朋友,晚安~~ 虚心诚然可贵,也因评论有的放矢,源自真诚。听者有度量,论者有见地,这样的交流才让人点赞。虽然同时“背后议论”,我们是不是也该在网络匿名发表评论时,少一些人身攻击或无名火的宣泄,多一点理性和建设性的建议。评论如果不是仅仅想证明自己对,而是希望对方更好,那不知道有多少建议都会被认真思考和采纳,不知道有多少好的改进和关系的融洽。而人的内心是一个容器,快乐与平和多了,戾气自然装的就少了。谢谢你的浏览和收听,如果喜欢,欢迎转发,也欢迎推荐稿件,原创或参与朗读。 2016年10月3日星期日 总第85期 父亲“偷听” 撰稿:丰宛音 朗读:Lidy   父亲在他的《画师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话:“赞美的话不足道,批评的话才可贵。”有两件事可以说明他的虚怀若谷。   第一件事发生在我十岁那年。那时我家在嘉兴。有一天,父亲带我们到烟雨楼去玩。我剥吃南湖菱的时候,忽然听到邻座有几位游客提到父亲的名字。我正要说话,父亲立刻示意我不要作声;但他自己却急忙坐到茶客的背后去,“偷听”他们的议论。   其中有个人说:“丰子恺画的人真怪,有的没有五官,有的脸上只有两条横线。这难道算是时髦吗?”其实这是父亲受日本画家竹久梦二的影响,叫作“有意无笔”或“意到笔不到”。这样可以更含蓄,更耐人寻味。但父亲还是听取了那位茶客的意见,从此在人物的刻画上下了更多的功夫,注意通过生动的姿态来表达没有五官的面部的神情。   第二件事发生在1940年。那时我们全家逃难到贵州遵义,寄居在郊外的一座庄院里。有一天,我随父亲到庄前田野中散步,走累了便坐在一条石凳上歇脚。不一会儿一群人路过这里,见了石凳,也坐下来闲谈。其中一个人指着庄院说:“你们知道吗?丰子恺就住在这个庄院里。”另一个人说:“我总觉得丰子恺的画的背景比较单调,往往几幅画背景都差不多。再说他最近在报上发表的几幅画,人物穿的是内地的服装,背景却是江南。看来他画惯了江南的山水,内地的山水一时还画不像。”   我知道父亲一定在聚精会神地“偷听”他们的议论。果然,他一回家就把这事记进了《画师日记》。打那以后,他常常到郊外写生。他后来画的《青山个个伸头看,看我庵中吃苦茶》《蜀江水碧蜀山青》《蜀道难》等画中山形奇特,气势磅礴,就是从这些实地观察和大量写生中得到的艺术概括。 如果喜欢今晚的文字, 谢谢你的转发。 *本文作者:丰宛音 丰宛音,丰子恺次女,生于1921年10月6日。原名丰林先,名字是父亲丰子恺所取,后改名为丰宛音。解放后长期在上海复兴中学担任语文老师,曾在报刊上发表多篇有关父亲丰子恺的文章。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绪二十四年生,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 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 * 文内主题图片:Autumn Mott * 今日文末播放的歌曲 张过年《世界》 本栏目编辑李庆治,欢迎分享稿件,欢迎推荐原创文字,或参与朗读,投稿邮箱:tougao@nnbwyd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