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晚安-178】“书香大妈”的作家梦(文:童伟民)

【书香晚安-178】“书香大妈”的作家梦(文:童伟民)

2017-01-04    21'26''

主播: 念念不忘书馆读者电台

50 2

介绍:
晚安留言 诗人说,梦想是如春风般了无痕迹;科学家说梦想是推动他们从事研制创造各种的原动力;哲人说,梦想是主观思想对客体世界的希翼……当梦想的摇篮带着双翼飞向人们时,当人们迈出奋斗的第一步时,梦想便在蓝天中轻轻滑行,它是一种欲望,一种行动.是梦与想的结晶.带给人希望与动力。 今晚的书香晚安,将与你一同分享这位70岁的“书香大妈”,在梦想成真的道路上,始终如一,不曾言弃的故事。 2017年1月4日星期三 总第178期 21:26 “书香大妈”的作家梦 撰稿:童伟民 朗读:Lidy  陈佩筠大妈今年七十有四,与我母亲同龄,因为酷爱读书,笔耕不辍,一身书卷气,我便送她一个“书香大妈”的雅号,得到大家普遍认同,并在全县传开。 虽然同居一城,且久闻其名,早读其文,但遗憾的是一直未能与之谋面。直到我去罗田县委宣传部工作之后,才对她逐渐有些了解。记得第一次与她相见,是在四年前盛夏的某个下午,她头戴一顶白色遮阳布帽,手握一个普通布包,轻轻敲过门后才走进我的办公室。面对这位一脸汗珠,满头白发,气度不凡的慈祥老人,我觉得似有一些面熟,但又一时叫不出姓名,她似乎看出我的心思,连忙自我介绍:“我是陈佩筠,今天特意来给你送书,今后还望得到你的帮助。”说罢,便从布包中拿出厚厚一本书来,我双手接过一看,这是她刚刚出版的一本文集,绿色的封面上,书名《雪竹临风》几个大字格外醒目,随手一翻,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 我连忙请她坐下,想和她谈谈有关创作的事。不料,刚刚开头,就突然接到通知,需要迅速外出处理一件要事,只得相约下次再说。 此后不久,大妈又来到办公室,请我为她即将付印的《茜草吟》诗集作序。我留下诗稿,细细品读,思虑再三,写下“爱国爱家爱诗文,有情有义有精神”两句话,既算是对大妈的一个交代,也由衷表达对这位老人的敬佩之情。诗集印出后,她又特意给我送来几本,在与一些文友的交谈中,大家都不约而同称赞起这位老人。 去年腊月的一天夜晚,大妈在电话中告诉我,省作协刚刚批准她为会员。我连忙道贺,并约定第三天专程去家中看望她。在大妈的家里,我见到了一本她珍藏多年的绿色笔记本,一份几十年的剪报,寻找到一个动人的追梦故事。 大妈家在农村,幼时家境贫寒,父母见她聪明伶俐,喜爱读书,成绩优秀,作文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同学们之间传阅,被师生誉为“小才女”,就咬紧牙关让她读完了小学和初中。虽然没有条件继续读高中,但她对父母仍然十分感激,并坚信自己如果继续读下去,一定能够考上大学。初中毕业后不久,她被老师们推荐到一所学校任教。几年后,由于教师精简,只得离开学校。不久后,经几位好心人介绍到县搬运站当了一名会计,一干就是十多年。 虽然离开了教室,放下了粉笔,但读书和写作一直与大妈相伴终生。1964年,湖北日报社组织一次专题征文,时年22岁的她将家乡水利建设的见闻写成通讯《公社的水》,不仅被采用,而且获得了二等奖。5块钱的奖金她全部用来买了书籍,一个绿色封皮的笔记本则始终没舍得在上面写一个字,那篇文章被她剪下,一直夹在笔记本中,当作宝贝细细珍藏,如今报纸已经泛黄,字迹模糊,上面还有不少小洞。大妈说:“除了我和老伴,这些年来,这两件东西,今天我是第一次让它公开见人。我之所以把珍藏起来,是因为从那时起,我就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能够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作家。我暗暗发誓,这个梦想如果没有实现,本子上就不会写一个字,那份剪报也绝不会拿出来见人。现在终于加入了省作协,书也出了两本,今天一高兴就忍不住说起了这些陈年旧事。” 大妈的那个笔记本、那份剪报,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几十年来,她追逐梦想的精神令我感动不已。当晚,我弄来几张照片,写上“一头银发,满面红光,快乐读写,书香大妈”几句话,一并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出,立刻引来一串点赞,并被大家广为转发,“书香大妈”这个美名就此一夜传开。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妈的故事,去年4.23世界读书日那天,我特意请她在全县全民阅读读书心得交流会上讲讲自己的读书故事。站在讲台上,她照着讲稿足足念了25分钟,虽然远远超出8分钟的预定时间,但数次赢得热烈的掌声。她说:“年轻时候,我想读书但因家庭贫困,不得不中途辍学;想教书因为文凭不够,不得不离开讲台;想买书由于收入不高,不得不放弃许多欲望;想读书由于白天工作忙,晚上要照料几个孩子,不得不在夜深人静后才能坐下来读上一两个小时;想写作因为知识储备不足,时常为写不出、写不好而感到十分苦闷,但一想到我在年轻时心中的那个作家梦,就不顾一切向前冲,任何困难也无法摧毁我心中的这个梦想……” 大妈的发言声音不大,但全场鸦雀无声。讲到最后,她拿出了那个珍藏了几十年的绿色笔记本,那份只有几百字的剪报和那个封面与笔记本颜色差不多的作协会员证。话音未落,掌声未尽,几位年轻女子竟突然跑到台上将其簇拥至台的正中,要求与之合影,我这个主持人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其中。此时,台下的几百名听众纷纷拿出手机拍下这一动人的一幕。掌声在报告厅再次响起,经久不息。 几十年间,大妈留下了近三百万字的文艺作品和各类文稿。她写人记事状物抒怀,谈古道今扬善抑恶。既有洋洋万言的地方文史资料,也有寥寥数百字的新闻报道;既有诗歌、小说、散文,也有论文、鼓书、民间故事。文辞虽谈不上十分完美,但字里行间散发着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坦露的是一种炽热的纯朴真情,犹如生长在大别山间看似做工不太精致,但喝起来口味纯正、回味悠长的云雾茶;又似大别山农家精心酿制,奉献宾客的一坛坛老米酒,闻之,香飘四溢,品之,醉人心脾。 退休之前,丈夫有很长一段时间在乡下工作,她既要上班,又要照料孩子,读书写作只能在夜里进行。退休之后,单位虽不用再去了,但又得为年幼的孙子当保姆,为中风的丈夫当护士,还得一日三餐下厨,干完这些琐事,才能坐在电脑前,戴上老花镜一字一字地敲打。一篇千把字的文章,往往要敲上两三天。 好在老伴是文革前的大学本科生,也是一个“笔杆子”,孩子们对母亲的爱好十分理解和支持,尽量为她多分担一点家务,让她安心地读,尽情地写。所以大妈一直写得很开心,但苦却没少吃。她很早就有颈椎病,治过多次也没根除,且经常发作,一痛起来,她就起身到院子里转转或让老伴为她做按摩。只要不是太厉害,就不想去医院。稍微好点,又继续坐下来读写。孩子们心疼她,但知道怎么劝她也不会停笔,只得多给她买些营养品,尽量在其他方面给她一些帮助。在这种苦中有乐的生活中,大妈开心地追寻着自己的梦想,惬意地成为街坊邻居大妈们眼中的一个另类。 有梦想的人始终不会停下脚步。大妈说,八十岁之前,她还想再出三本书,而且要在出版社出,希望我能帮助她联系一家出版社。为了帮她实现这个心愿,我专程来到武汉,找到一家出版社,社长和总编闻知大妈的故事,当即表态全力支持。今年春节前不久,大叔生病,远在济南一所高校任教的大儿子几次来电,让父母一起去那里过年,并给父母检查身体,让他们好好疗养一段,在济南的几个月,我数次接到大妈的短信,说她已经让儿子请一个美术教授帮助设计了书的封面,带去的书稿自己修改了几遍,又发给家乡的一位中学教师帮忙校对,希望早点将书稿发给出版社。老人如此严肃认真的态度令我十分感动和敬佩,丝毫不敢懈怠,随即与出版社沟通联络,几经磨合,一本30万字的散文集春节即将付印。大妈想出的第二本书是她的诗词集,最后一本书则是回忆录,她说自己身体没大问题,正在边回忆边整理日记边写作,想在两年内完成。 在大别山区的这座小城里,大妈是我见到的终生痴迷读书写作的草根文化人。读书是她的最爱,写作是她的最乐。年轻时她就有一个作家梦,在这个梦想的指引下,她一直坚守,从不停歇,苦苦追寻,终有收获。我们应当为这位老人点赞鼓掌,祝愿她所有的心愿都能圆满成真。 * 文内图片来自网络 * 本文作者:童伟民,1937年10月生,浙江宁波人,重庆教育学院副教授,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文学学会理事,重庆《学语文》杂志主编。 * 今日文末播放的歌曲:王上《青春大概》 * 本栏目编辑李庆治,本栏目招募志愿编辑 欢迎分享稿件,欢迎推荐原创文字,或参与朗读,投稿邮箱:tougao@nnbwyd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