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音第144讲摘要
请关注正音公众号,获得更多学习信息
2016-8-12 农历七月初十
先读和吟诵。
三字经再三告诉我们“识某文”的学习次第,从蒙小,到十三经,再诸子百家,再学历史。孩子在胎教时就要告诉孩子这一个学习的次第。为什么?首先要建立道统,然后再去看清历史。新文化运动后,大学的历史按这个次第来学的人很少了。现在的史官要回到历史,要先补齐诸子百家十三经的课程后,看我们的历史才看得清楚,否则会越读越有问题。
今天着重谈一下,唐朝以后朝代的更替。更需要好的史官。另外,自古以来有说法,读史书要看天气。晴天读史书。一般下雨天不读史。看窗外,今天天气还行,简单说说五代十国乱哄哄的历史。另外,读史书,为什么要晴天,也是要我们建立一种史观读历史。俗话说:穿鞋子的怕光脚的,光脚的怕不要命的。光脚的始终是野蛮的,不是文明的。由于我们无数读书人的努力,坚持道统,才使我们的社会越来越文明。政统往往不是这样子,三皇五帝后道统与正统分离,道统做不到的,但是读书人却一直以夫子为木铎,坚持道统,通过道统,走向文明。哪怕正统是野蛮的也会将文明一直走下去。夫子提出的大同世界,是我们的目标,陶渊明的桃花源是我们的理想。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
在汉朝时出现了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最出名的故事是出塞和亲,让汉朝的北部地区跟这个汉朝的游牧民族相对的和平共处。人民对王昭君是念念不忘的。但是王昭君出塞,她的命运是怎样子的?这是由于当时北方的游牧民族带来很大侮辱,昭君出塞时叫三嫁单于,就是说,首先是嫁给了匈奴的首领单于,他年纪比较大了,王昭君还不到二十岁,二年后单于去世了。昭君和她的孩子留在了世上,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不可思议。在汉朝来看,也是不可思议的,昭君带着她的孩子嫁给了单于的儿子。跟这个儿子又生育了两个女儿,三个孩子也不知道该怎么称呼。第一个孩子与后两个孩子不知怎么论,悲惨的事不知怎么论,昭君又嫁给了孙子。当说到这些时,大家知道什么是道统、什么是正统了吧。在汉朝以北,不管怎么强大,他的人伦关系始终比不上华夏文明的程度。我们一直在赞美我们的华夏文明。
唐朝有两个盛世,一个是贞观之治,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另一个是开元盛世,皇帝是唐玄宗李隆基。在这两个鼎盛时期,人伦关系上也是发生了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李唐王朝一部分在学习汉文化,本身又是汉人的血统比较少,北方民族的一些血统带来一些不好的恶习。唐的武则天,本是李世民的才人,通俗说是李世民的妃子,武则天又成了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在中国的历史上评价不高,原因之一是人伦关系太乱了。近百年,不断有人给她翻案,近来说到她是非常正面的形象,跟传统非常不一样。
另一个人物是唐朝的杨玉环。李隆基后期非常宠爱的杨贵妃子。她原是李隆基儿子寿王的妻子,而且做寿王妃子长达四年之多,与寿王生过一个孩子,后来却成了玄宗的贵妃,成了模棱两可的娘子,这个娘子最后没有成为皇后,也不等同于一般的贵妃,称娘子是李明谋正娶,享受李隆基的宠爱,大量启用了杨玉环的家人,臭名昭著的杨国忠都做了宰相。控制了朝廷,使得唐朝从开元盛世开始走下坡路,发生了安史之乱,杨贵妃惨死在马嵬坡。杨玉环在中国也不是个好形象,近百年来不断为她平反和提高,这与我们中国的传统也是不一样的,话说回来,杨玉环是被动的,是李隆基后期的问题。
唐朝末年大乱,祸乱四起,有个人影响比较大是王巢,王巢队伍中有个特别能战斗人叫朱三,一听就是没有文化的家庭出生的孩子,从小没有父亲,母亲带着他到别人家里打长工。后面参加王巢祸乱,进入长安,朱三特别狠毒,打仗特别凶狠,在王巢队伍里建战功,地位不断上升,最后背叛了王巢向唐朝受降,得到了唐僖宗的重用,派上了大用场,屡立战功,赐他为全忠,朱三本是背叛王巢的,与李克用联合把王巢灭掉了了,朱三的凶残令人发指。比方说,一次在清理战场时,突然天气发生变化下雨,朱三看天气变了说是杀人不够,就把降伏的人杀了。另一次攻城不下,一般会使用云梯,朱三采用的办法更狠,让数万百姓背起沙包走到城墙的根上,想用沙包堆到城墙那么高,军队跨过城夺取城池,朱三等百姓走到城墙,向百姓背后放箭,让百姓及沙包一起堆成人肉的攻城梯子,多么残忍,后面可想而知,唐僖宗给他改名全忠,最后也没做到全忠,最后一个皇帝取而代之建立后梁,与前梁要区别开来。朱三称帝后,带兵连年出去征战,消耗了很多老百姓。朱全忠还有在人伦方面做出不可想像的事情。那就是说,他自己不但擅于打仗,也让他的孩子也擅于打仗,史书上记载,儿子出去时,他让儿媳妇伺候他,他的儿子也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竞相争宠,将老婆送给父亲,希望继承王位,这种淫乱令人发指。前面讲了武则天,杨玉环。然后讲朱三,朱三跟李唐是两个姓,是不是前面有不好的榜样,到了他朱三才肆无忌惮,做出匪夷所思的行为。后面朱三的下场可想而知,被儿子的手下,杀了,刀一直刺到后背。死后以败毡裹之。后梁开国皇帝的下场。
后梁之后是后唐。后唐开国皇帝是李存勖,父亲是与朱三一起灭了王巢的李克用,特别能打仗。李存勖虽姓李但与李唐没有血缘关系,是沙陀人,是北方民族的。最后李存勖是死在戏子手中。下场也是被后人诟病。后唐之后是后晋,石敬瑭也是沙陀人,为了建立后晋,将燕云十六州给了契丹族。同时还向契丹称臣,每年还进贡。后晋应该是契丹的附属国。应该说是契丹时代。被后人垢病。
接下来是后汉,刘知远。后汉也是沙陀部人,实际上刘知远,与刘邦也没关系。这就是“辽与金,帝号纷”,宋一直还是存在的。而且,后汉的时间非常短暂,最后后汉变成后周,刘的部下郭威建立后周,郭威建立后周,没有孩子,由姓柴的继续做皇帝,剩下个小孩做皇帝,接下来是赵匡胤欺负寡妇,黄袍加身,建立了宋朝。没有将北部统一起来,都属于契丹族,就是女真族,最后把辽国也灭了,称大金。
在唐末年,五代十国,时间也就百十来年,朝代频繁更替。皇上所做的荒唐的事,历来被后代所诟病。接下来说说道统,读书人的作用。不管这些人多么能打仗,不管他建立什么样的正统,读书人始终在传承传统文化,读书人始终坚持自己的文化。这些民族,随着融合,都被汉文化融合了,接受了中原文化,放弃了自己不文明的行为。这就是道统的力量、读书人的力量。文化的力量。国可以灭,文化不能灭,但只要有文化,即便建立正统,只要有文化,也可以化解,显示道统的力量。因为要向辽金纳贡,但我们的历史一定说是唐宋,不管辽与金多么强大,但文化的保留是在宋朝,所以不说唐辽、唐金。
今天就把五代十国说了下,明天开始讲一个使国家一大统的元朝。
元朝是北中国统一南中国的历程,文化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今天所讲的观点,是我个人的观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PS:契丹后面建立辽国,有一本《辽史》,是二十史之一。辽也是在北方不得安宁的,金是北方民族升起的一股新生力量。
(声明:以上文稿记录未经泰勒吴老师校对,仅供参考,详细内容以录音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