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秋聊保险 第165期
2018-04-21
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率快速下降,存款增速从2010年的16%下降到2017年的7.7%,同期,居民储蓄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则从25.4%下降了近一半至12.7%。
中国人为什么不喜欢存钱了?
那么,世界上公认的最爱存钱的中国人,为什么越来越不喜欢存钱了呢?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现在的银行存款利率太低了。近年来,银行经历了多次降息,最疯狂的2015年,仅一年就经历了五次降息。现在,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只有1.5%,而2017年我国通货膨胀率约为3.7%左右。也就是说,你把钱存在银行里一年,不仅没有利息,还损失了2.2%!

不存银行,中国人把钱花去哪里了?
可是,不存银行,中国人把钱花到哪里去了呢?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消费和理财观念也在悄悄发生变化,绝大多数中国家庭把钱花在了这三个地方。
1、买房子
10年前,如果一个家庭想买房,他们会存够全款再买,毕竟贷款几十万太可怕了;10年后才发现,房价上涨了10倍,而自己连首付都没有攒够。现在,人们的消费和财富观念发生了变化,更倾向于贷款买房了,很多人存够了首付就买房,因为他们知道,把钱存在银行里只会越来越不值钱。
为了防止将来还不起房贷,很多人买房后还会购买贷款保险或者意外险、重疾险的等人身保障。
2、买车子
十年前,汽车还是一种奢侈品,而现在已经成为一种随处可见的普通商品。但是,车子毕竟是一种消费品,从买回来的那天起,每分每秒都在贬值。
几乎所有人在买了新车以后,都会购买车损险、盗抢险和第三者责任险等商业保险,同时给自己购买意外险,人们的保险意识越来越高。
3、买保险
如果说车子是一种会贬值的消费品,那么,保险就是现代家庭财富中用来保值增值的必备品了。由于存款利率持续下降,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用保险来理财。在储蓄率不断下降的同时,全国保费收入却快速上涨:2017年,全国人民共花36581亿用于购买保险,而2004年这一数字仅为4318亿,13年间翻了9倍!

保险、房子和车子成新三大件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将存款变成了保单?
在农村流行着这样的俗语: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小病一头牛,大病一栋楼......这些都是老百姓对风险的最朴素的认识。没有保险,就算有再多存款,最后都会变成医院的医药费;有了保险,看病花的是保险公司的钱,最后还能存下一笔钱。
前段时间有篇热文在朋友圈被广为传播:《我绝不会让我的女儿嫁到没有保险的家庭!》。一位妈妈看完文章后说了这样的话:男人再有钱有什么用?再有钱也不是我女儿的钱,现在有钱不代表将来也有钱,没有保险,再有钱也会变成医院的医药费。只有保险才能体现出一个男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保险才能给女人安全感和幸福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冰箱、彩电、洗衣机是一个小康家庭的三大件,现在,保险、房子和车子已经成为现代小康家庭的新“三大件”,是一个幸福小康家庭的标志。
随着消费和财富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主动了解和购买保险,你家有保险了吗?如果还没有,趁现在还来得及,赶紧配置一份保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