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年轻人都不结婚了呢?表面上看是因为房价彩礼不着急,宁缺毋滥我好看,但是这些都太表面了。一个广泛的社会现象和长期的社会趋势的形成,必然是因为底层逻辑发生了变化,夫妻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婚姻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合作形态,婚姻是为了解决社会发展的问题而诞生的,并不是为了顺应人性,人性并不趋向于对同一异性持续产生兴趣,原始状态下人类当然可以很本能的活着,但是规模大了就会有效率问题,剩余多了就会产生私有制,同时整个社会的声誉风险和养老负担也需要被分散,于是以成年男性为核心,成年男女为主体的具有独立发展和自我保障能力的社会最小单位诞生了这个社会最小单位叫做家庭,家庭的主要核心成员被称之为夫妻,他们的这种社会合作形态叫做婚姻。
为了进一步完善这种制度,围绕婚姻就建立起了一系列公序良俗。首先继承制可以这个提升积累财富的动力,于是血统变得非常重要,于是对女性忠贞的要求开始形成。然后为了让婚姻这种形态具有自发性,于是开始限制婚前和婚外的繁衍行为。比如说男女授受不亲,想要亲,必须得结婚,这样就把人类最基本的刚需变成了婚姻自发形成的第一原动力,然后剩下的就是什么三从四德,相夫教子,不能抛头露面等等一系列规则,把女性彻底变成了男性的附庸,从此女性的生存也被绑定在婚姻里。
至此人类两个最基本的需求繁衍和生存都在必须在婚姻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满足,保证了这种形态的稳定性和自发性提升了人类的组织效率,突破了人类种群规模的上限。但是随着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的到来,女性的生产能力被释放,同时释放的还有对女性的束缚,于是繁衍需求必须通过婚姻来满足这个结婚的第一原动力消失了。女性地位的提升和经济独立的可能性,让女性只能通过婚姻才能生存的,结婚的第二原动力也消失了。
所以结婚难现象的最底层原因是人类生产力的提升和生产关系的变化,但是在观念还没有来得及反映出社会变化的过渡时期,是矛盾重生的时期,也就是现在。因为修正的初期往往是矫枉过正,一部分女性虽然接受了对女性的解放,但是却仍然还在坚守传统概念里对女性的补偿,这使男女权之间的矛盾激化,也为婚姻增加了阻力。
但是总之,困难之所以是困难,是因为动力不足。在两个原动力熄火后,现代人结婚的动力就只剩下传统观念和对晚年风险的考虑,这些理由未必不够充分,但是遇到困难他很容易被削弱,因为他不够刚需和迫切。总体来说现代人对婚姻的态度:随缘不着急,虽然父母催得很急,于是在不着急的前提下,沉默成本不断累积,加之现代社会对自我和独立人格的推崇,甚至加之精致生活和美颜相机的助攻下,困难也在不断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