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系列 · 生煤炉》
作者:殷刚 ,诵读:斯琴塔娜
音乐:巫娜古琴《一念心清净》
早先的江南,没有人工煤气和天然气,厨房电器更是罕见,城镇居民只能凭计划票证购买煤球、蜂窝煤,不够用的或者想节约一点的家庭,也有买来碎煤自己制作成品,总之日常生活、一日三餐,尤其冬天,洗漱用的热水更是离不开火红的煤炉。
如此一来,生煤炉就成了家庭成员必须掌握的看家本领了,假如不懂生煤炉的小窍门,任你怎么着急也没用,还会弄得蓬头垢面,一脸的黑灰,最后徒劳无功。
生炉子有烟,所以一般放在室外,将炉门转至迎风面、找一些细小枯枝,或将木头劈成细木条备用,先点着废旧纸张引燃枯枝、木条,再放入稍大一些的木柴,尽量架空,便于炉膛内空气流通,等到完全引燃了大木柴,再放入煤块或者蜂窝煤,万一进风不够多,没有燃起旺火,就很难点燃煤块,这时就需要一把扇子,从炉子的风门扇入新鲜空气,由下往上的带动火焰,助燃煤块,待到差不多三分之一的煤块烧红了,煤烟也渐渐散去,说明大功告成,赶紧拎回家,先烧开水或者先煮饭,就看哪一样更迫在眉睫了。
生煤炉不仅仅只需要柴火,更需要合理的空间、流动的空气,要不然,放再多的木柴,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升起一阵又一阵的烟雾,熏得你眼泪鼻涕直流,往往是烟雾散尽,火星也跟着熄灭,白忙一场,那时,保证气得你眼冒金星,恨不得一脚踢翻这个铁皮疙瘩,转身离去,今生今世永不再面对,可人在直面饥饿时,又何来尊严,这才是真真切切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只能抓耳挠腮从头开始,暗暗发誓,一定要捂热这个铁石心肠的家伙。
不过,只要你不怕烟火呛人,又有足够的耐心去侍弄它,反复操作几次,定能驾轻就熟,而无需苦读复杂的科普文章,更无需喝下滚烫的心灵鸡汤。
万事无他, 惟手熟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