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孩子》
DJ/谊昕,文/谊昕
我是一个非常相信缘分的人,因为缘分其实一直都很奇妙,我的第一份工作——幼儿教育,第二份工作——成人教育,第三份工作——自我教育,兜兜转转,因为一次有意思的比赛,遇见挚友,因此第四份工作因为挚友的邀请,再次回归到了幼儿教育,小时候的愿望就是长大了当老师,看来愿望是可以实现的。
因为第四份工作的关系,我开始很幸运地接触儿童心理学、行为学的研究,这才让我真正地打开了一扇充满爱的大门,在这扇门的后面,我看到的是一双双清澈的眼睛,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其实,我们都曾经是温暖的孩子。只是被错误的对待,被误解,被冷漠,让我们渐渐失去了明亮的眼眸,让我们变成了我们自己讨厌的样子。
作为父母,我们了解自己的孩子吗?我们知道自己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吗?我们可能已经忘记了自己小时候被错误对待时,自己的失望和难过,所以,我们又把自己父母的错误教育实施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其实,我们不是忘记了,是我们的潜意识告诉我们,这样对待孩子是“有效的”,因为小时候父母这样对待我们的,并且它是有效的,我们没有其他的参考,所以,我们只能这样做,于是,在这个社会上诞生了很多奇怪的成年人,我们冷漠、暴躁、执拗、偏激、敏感甚至犯罪。
美国预防研究学会主席、行为学和心理学专家——安东尼·比格兰花费了近40年时间去研究儿童兴趣、技能、能力、习惯与后天养育环境之间的关系,他著了一本名叫《温暖的孩子》的书籍,在这本书中,他从行为学和心理学角度出发,为我们解读了孩子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
我也非常荣幸地读到了这本书,在书中出现了一个颠覆认知的词语——结果选择,在我们理解看来,应该是先选择,才出现了因为选择所需要我们承担的结果,但是本书中提出来的“结果选择”就是反过来的,它重新排列了人类思想与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先评价结果如何,再反过来组织行动。
以前人们认为,人类行为有自主选择能力,遇见事情总是先缜密思考、精心策划之后再采取行动。而动物是靠适应环境中的本能反应的,但行为科学研究发现,我们行为选择的理性成分并不比动物高多少,简单地说,就是我们闯荡江湖,其实大多数是凭感觉的,也就是感性的。尤其遇见未知环境的时候,我们往往不是坐下来思考行动计划,而是闭上眼睛先打一杆子,在低头看看有没有枣儿。如果有枣儿,这“一杆子”就会固化成行为习惯和兴趣,影响日后的行为。
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儿童的习惯养成是在行为后果中不断学习的结果。就是孩子们总是在用他们的种种行为在试探家长对于他们的反应。这么说有点不太好理解,举几个例子,比如,有一个孩子在街上看到了一个他很喜欢的玩具,但是父母拒绝为其买单,那么孩子就会大哭大闹,他们就是在试探,用哭闹的方式,父母会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和反应,当家长有一次妥协,他们就知道这样的结果只要他们选择哭闹的行为,就可以被满足;还有,爱打人的孩子并不是天生喜欢打人的感觉,而是偶然发现击打能够赢得父母的过度关注,这种兴趣是在责怪中强化的。避免培养出“暴力小孩”的最好办法,就是减少对“暴力行为”的过度反应。
其次,我们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总是以成人的思维约束他们,甚至压迫他们,我们都知道孔老夫子曾云“己不欲是勿施于人”,但是在我们的家庭和学校里存在很多强迫行为。这一点对儿童学习和社交能力的养成是有伤害极大。强制的形成包括:责打、呵斥、讥讽、嘲笑、漠视、嫌恶,以及唠叨。强制式互动在成年人的人际交往中也非常常见的。大量的强迫会给孩子带来诸多的成长问题。例如逆反心理、强迫他人、反社会人格等等。
我们经常听老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于是打骂孩子成为家长教育孩子的首选,暴力的家庭行为会让孩子在这样行为习惯中养成不顺应自己意思的时候,就应该用暴力去解决问题的倾向,每当孩子接受暴力惩罚的时候,他内心早已布满恐惧,此时的他应该如何反省自己的错误呢,他们没有那个分心的能力,他们只能默默接受那个结果,至于自己哪里做错了,早因为恐惧而忘记了,所以,父母就算是打骂了孩子,他依然不知道如何改正,于是会再犯。
所以,我们说在孩子3-6岁的时候,应该给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明确地告诉他们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做法,6-12岁时我们暂且还能补救一下,12岁以后,我们几乎无能为力了。
在我的第四份工作当中,我接触到了美国适性发展教育策略(DAP),就很直观地通过孩子的四个方面,明确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关注孩子的发展,了解孩子的特性,了解孩子的优势,了解孩子的气质和心理需求,从而制定符合孩子自身特点的教养方式。不要有什么儿童成功学、不要过多的根据成人的思维去制定过多的规矩去约束孩子、不要用无用的暴力去规范孩子的行为,请用温暖的态度,温暖的语气,坚定的行为榜样,使用良好行为游戏和正面鼓励的方法去对待温暖的孩子们。
试想,你躺在草地上,仰望满天星光,看着它亿万年前的模样,在星的怀抱中,讲述扫星星的故事,你想象着某一夜,一群星星掉落人间,光顾你的树屋,敲响你裂纹斑斑的棕色小木门。这是个温暖的画面,愿每一个可爱的孩子们都可以被温暖的对待,请对他们多一点耐心,如果连父母都不能耐心对待他们,试问还有谁能耐心地对待这个独立的小生命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