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隐的爆竹声中,新年好象又到了。
总觉得应该有些兴奋,总觉得应该有些激动,但似乎总找不到感觉。
平日奔忙中,很有些得意,甚至于有些不知从何而来的成就感。现在专心等过年的时候,却有点失落和惆怅。夜卧床头,随便翻书。也许是感应吧,随手就抓到了鲁迅的《故乡》。看着上世纪的少年闺土,分明就是儿时的自己;而年迈的闺土,又何曾没有自己的影子?只不过形式不同罢了。揉揉浸润的眼睛,我感觉有点能读懂了一些什么!
女儿终于有了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尽情享受自己童话般的生活,絮絮叼叼地要你听她那乱七八糟的故事和叽哩呱啦的外国名子。对于过年,她心目中唯一的特殊认识就是又要回那又冷又远的老家。虽然每次都是回时不想回、回去不想走,可短暂的农村生活的田园乐趣,在她的心中能留下多少印象?当她要读《故乡》时,是不是认为是童话?她们能知道那世纪之隔的事情,其实依然存在于城外的村落吗?
门前闪闪的霓虹灯,超市挤来挤去的人头,都在昭示着繁荣祥和的新年表象。人们对于这个传统的节日,更多地赋予了无限的精神寄托。游子迢迢回家,看着白发妈妈的眼神,他乡的风霜顿然散去,疲惫的身心霍然开朗。那一件粗布新棉袄,那么让人温暖;那一顿漂着蛋饼的长面,那么让人心里想、嘴上馋。有了这些,我们还要什么?可这只是此时的想法罢了。横流的物欲,时时都在冲击着这个小天体上的小生物,在盲目追求的过程中,我们失去了多少珍贵的东西?
乡情、亲情、友情,牵结成人的丰富的情感世界。在过年的时候,这条重于生命血脉的感情长河,似乎发了一次大水。这当然很好,如果能四季长流,我们不是更富有、更充实、更愉悦了么?
鲁迅说,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的路,地上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说,要踏开更多更宽的路,但不能忘记我们走过的路。那条路上,有很多人的足迹,很结实;有很多人的故事,很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