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收听本期的空中书社。我是吉祥希,我是方舟。
今天的节目以开始,我想为大家读一段文字。
“他开头并不认为她怎么漂亮;他在跳舞会上望着她的时候,并没有带着丝毫的爱慕之意,第二次见面的时候,他也不过用吹毛求疵的眼光去看待她。不过,他尽管在朋友们面前,在自己心里,都说她的面貌一无可取,可是眨下眼的工夫,他就发觉她那双乌黑的眼睛美丽非凡,使她的整个脸蛋儿显得极其聪慧。”
想必大多数人对这段话都非常的熟悉,它来源于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这是一部关于爱情与婚姻的小说,以男女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由于傲慢和偏见而产生的爱情纠葛为线索,共写了四起姻缘:伊丽莎白与达西、简与宾利、莉迪亚与威克姆、夏洛蒂与柯林斯。
伊丽莎白、简和莉迪亚是贝内特家五个女儿中的三个姐妹,而夏洛蒂则是她们的邻居,也是伊丽莎白的朋友。男主人公达西与宾利是好友,且与威克姆一起长大,而柯林斯则是贝内特家的远房亲戚。
贝内特夫妇五个女儿待字闺中,没有子嗣。依照当时法律,他们死后家产须由远房内侄柯林斯继承,因此把五个女儿嫁到有钱人家,成了贝内特太太最大的心愿。宾利,一位未婚富家子弟,租赁了贝内特家附近的内瑟菲尔德庄园,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和谈论的话题。不久,宾利就与美丽贤淑的大小姐简相爱了。宾利的朋友达西注意到了聪明直率的二小姐伊丽莎白,认为她并不美丽优雅,却又不由得心生好感,正如书中所描写的:
“他又在她身上发现了几个同样叫人怄气的地方。他带着挑剔的眼光,发觉她的身段这儿也不匀称,那儿也不匀称,可是他到底不得不承认她体态轻盈,惹人喜爱;虽然他嘴上一口咬定她缺少上流社会的翩翩风采,可是她落落大方爱打趣的作风,又把他迷住了。”
后来的一次舞会上,达西先生的出言不逊让伊丽莎白对他产生偏见。品行不端的威克姆告诉伊丽莎白,他是达西庄园已故总管的儿子,与达西一起长大,达西的父亲先前许诺给他的教职,被达西无端剥夺了。而达西则因为伊丽莎白的母亲及其他妹妹的缘故,劝说宾利中止与简的关系,结果四人不欢而散。威克姆对达西的诋毁,以及达西的劝说对简造成的伤害进一步加深了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
柯林斯为心安理得地继承财产,决定从贝内特家五个漂亮的女儿之中挑选一个“妻子”,于是向伊丽莎白求婚。遭到拒绝后,他马上转向尚未婚配急于找到“归宿”的夏洛蒂小姐,竟然得到应允。伊丽莎白应邀到新婚的柯林斯和夏洛蒂夫妇家中做客,不期遇见前来探望凯瑟琳夫人的达西。这一次,达西为伊丽莎白所倾倒,向她求婚,但因其言辞的高贵傲慢,遭到伊丽莎白的愤然拒绝。同时,伊丽莎白指责达西对威克姆冷酷无情,更不应该破坏宾利同简的爱情。事后达西写信为自己申辩,令伊丽莎白的偏见逐渐消除。
伊丽莎白随舅父舅妈出游时经过达西的庄园,以为达西不在,进去参观,不料达西突然归来,伊丽莎白感到十分窘迫。然而,达西丝毫没有以往的傲慢,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们。此时,伊丽莎白突然接到家信,得知威克姆带着妹妹莉迪亚私奔了!匆忙回家后,全家一筹莫展,不料达西暗访到两人的行踪,出资促成他们的婚事并安排了他们的生活,为贝内特一家保全了尊严。此事使伊丽莎白与达西尽释前嫌,宾利也和简重修旧好,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在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大凡家境不好而又受过相当教育的青年女子,总是把结婚当作仅有的一条体面的退路。尽管结婚并不一定会叫人幸福,但总算给她自己安排了一个最可靠的储藏室,日后可以不致挨冻受饿。”
几段婚姻中,简是直接嫁给了梦想的生活,夏洛蒂是嫁给了妥协之后想要的生活,而伊丽莎白是嫁给了通过努力改造之后的生活。她们之间便没有什么高低之分,关键在于她们自己的内心需求,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可还有另外一个群体如莉迪亚,她漂亮并且无知,嫁不嫁得好只与运气有关,但这一点并不由我们来评判,因为对于头脑里一根杠杆两个齿轮的个体,她对于幸福和不幸福并没有自我意识的认知,只要能满足眼下的生活,就没有什么失落感。
而对于如今的我们而言,理想中的婚姻与幸福更应该是像达西和伊丽莎白那样的,自己内心的傲慢与对他人的偏见,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但在冰释前嫌之后,可以有一个人相携相惜,陪伴着走完剩下的全程,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这也才是婚姻中最真实的幸福,无关贫富,无畏生死,你尽力,我也尽力,用心去呵护一段关系,始终以追求的态度对待彼此,不失初心与本意。所以“你千万不能为了某一个人而改变原则,破格迁就,也不要千方百计地说服我,或是说服你自己去相信,自私自利就是谨慎,糊涂大胆就等于幸福有了保障。”
至于每个人的“傲慢”和“偏见”,均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却也不应失了分寸。傲慢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人自尊的体现,不愿被人看扁,小心翼翼地隐藏起胆怯,伪装出满不在乎的态度,其实却又是在打量着周围,只等出现一人,交心相谈;可若是一旦傲慢过了头,便会给他人“目中无人”的感觉,便再难找到哪个人愿与你相识相知了。而偏见,往往来源于第一印象,有人盲目,有人偏心,以至于第一眼失了本应有的客观,所幸,若是误会不深,或是仍旧解释得清楚,也不会使得对一人的评价太过不合情理。
书中的那些女人,今天依然生活在我们的世界里:有些如同夏洛蒂,凉薄清醒,果断的把握时机,选择一场不需要爱情的婚姻;有些如同莉迪亚,轻率天真,自以为是为爱情勇敢,实际只是世俗利益的筹码;有些如同梅,相貌平平,孤芳自赏,表面视男人为浅蠢的俗物,内心却极其渴望他们的爱慕;有些如同简,柔弱善良,被动矜持,眼睁睁的看爱情消失也没有挽留的勇气;还有虚荣的宾利姐妹,单纯的达西小姐;当然,还有伊丽莎白这样的女子,温柔坚定,聪明豁达,即便是承受终身寂寞的代价亦从未妥协,她透彻的了解一切失望和瑕疵,却宽容的理解了它们,她是那么值得珍惜的好姑娘,就像简奥斯丁。而现实始终不可能让这样的美满出现吧 ,简奥斯丁终身未婚,她唯一的好朋友,就是姐姐卡桑德拉,她的睿智与淘气,她的倔强与温柔,终于还是没有等到达西那样值得的人来欣赏和爱护。
本书的作者简奥斯汀,也像她作品里的姑娘一样,有着丰富不凡的人生。
简·奥斯汀,1775年12月生于英国汉普郡的史蒂文顿,兄弟姐妹八人。她的父亲在该地担任了四十多年的教区长。他是个学问渊博的牧师,妻子出身于比较富有的家庭,也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因此,奥斯丁虽然没有进过正规学校,但是家庭的优良条件和读书环境,给了她自学的条件,培养了她写作的兴趣。她在十三四岁就开始写东西,显示了她在语言表达方面的才能。
情窦初开的她对聪明狡黠的爱尔兰年轻律师一见钟情。然而,奥斯汀的牧师家庭希望未来女婿拥有经济实力,而偏偏那时的勒弗罗伊还是个穷小子。而拥有6个孩子的勒弗罗伊家也执意与富贵之家联姻,因此要求勒弗罗伊返回爱尔兰。
生活真实的模样并非我们所想,当情感碰上理智,爱情碰上责任,鲜花碰上面包,主人公的选择就来得那样力不从心而鲜血淋淋。从此两人便再没有相见。当年,奥斯汀在致姐姐卡桑德拉的信中表达了无奈伤心:
“终于,这一天还是到来了,我将与汤姆·勒弗罗伊告别。而当你收到这封信时,一切都已结束。一想到这些,我不禁泪流。”
二十年后,勒弗罗伊成为了爱尔兰的最高法官,在上流社会里游刃有余。他结婚,生子,给自己的女儿用Jane的名字。晚年时,他向侄子坦言,曾与一位作家有过一段“少年之爱”。
这一段“少年之爱”以被迫分手告终,奥斯汀选择终身不嫁,而将所有未了的情感注入文学创作。这段恋情没有让奥斯汀成为勒弗罗伊太太,却激励她成为英国历史上最受欢迎的女作家之一。
21岁时,简写成她的第一部小说,题名《最初的印象》;十几年后,《最初的印象》经过改写,换名为《傲慢与偏见》;另一部作品《埃莉诺与玛丽安》经过改写,换名为《理智与情感》,分别得到出版。
奥斯汀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由于奥斯汀终其一生都生活在封建势力强大的乡村,加之家境殷实,所以生活圈子很小。这使得她的作品往往局限于普通乡绅的女儿恋爱结婚的故事当中。作品主要通过淑女绅士们的社会交际,日常对话来反映家庭和社会的道德标准,从而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百态,用幽默的语言来讽刺了惟利是图、爱慕虚荣的现象,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
简在伦敦拜访女作家拉德克丽芙夫人。女作家问:“你想写什么?”简沉吟着答:“人的内心。”拉德克丽芙夫人投以一笑:“你了解吗?”在那个英国时代,写作是用来愉悦生活,或者道德说教,真正表达内心、反映生活的作品不是正途,作家们多是通过想象,编些故事,讲些道理,总是那些“恶行带来苦难,美德带来回报”这样的浅白说教,缺少真实而直达人心的文学感染力。
2013年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名著《傲慢与偏见》出版200周年,继英国皇家邮政专门发行邮票纪念之后,英国中央银行宣布,简·奥斯汀的头像将被印制在新版10英镑纸币上,以此向这位誉满全球的女作家致敬。
简是有独到见解的女子,能发当时别人所未发,她的文学要展现生活的真实性,人物真实的想法,故事发生的原貌,反映一言一行的来源。她的文学,是从骨子里与众不同的,直到今天,在灿若星海的作家群里,她依然是独特的一个。她讲的故事都很平凡,却能讲得如此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