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风云【晁错之错4】

大汉风云【晁错之错4】

2021-01-20    06'00''

主播: 半盏有声工作室

223 3

介绍:
七国之乱 晁错之错(4) 气死了申屠嘉的晁错继续升级。他被皇帝刘启任命为御史大夫,这岗位的主要职责是监察百官,和宰相、太尉并称“三公”,是帝国最高行政长官之一。 这充分体现了刘启对晁错才华的欣赏和对他能力的信任。 罗大佑在歌曲《皇后大道东》中唱到:“要靠伟大同志搞搞新意思。” 刘启重用争议干部晁错的意思是,向天下表明,政权已顺利交接完毕,自己真正做庄,体现意志的时刻来到了。 晁错,登上了他政治生涯的顶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杜甫在《望岳》中的名句。写此诗时,杜甫24岁,正当青春有力如虎,成名?成功?对他都还早得很呢,小杜同志在诗中充分表达了他对上层社会的向往和谋取功业的雄心,精神可嘉。 其实,真正有大阅历、大智慧的人,往往对登顶充满畏惧。 “绝岭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 这是袁世凯的二公子袁克文所作《感遇》诗中的两句。此诗政治意味极浓,意在劝袁世凯要适可而止,顺应潮流,不要称帝复辟,以至亢龙有悔。可惜,老爹不相信儿子,反而去相信什么不知所谓的“妓女请愿团”,结果一场闹剧,落得惨淡收场。 到达顶峰,如果换个角度来看,无论再向哪个方向前进,都是下坡,甚至,有失足落入万丈深渊的危险。 可惜,晁错没有这个觉悟,他正殚精竭虑地为刘启谋划一件大事,削藩。 晁错认为,各封国的面积过大,综合实力强大,已成为帝国安全的巨大隐患。 这个观点,我们并不陌生,前些日子,贾谊曾向上任皇帝刘恒提起过。 晁错现在把这冷饭重新端出来,并不算抄袭贾谊,因为在处置上,他提出了和贾谊完全不同的方法。 早年间,贾谊提出的建议是“推恩”。 根据现行政策,封国国王死了,由封国太子继承王位。贾谊建议,封国不必再设立太子,国王死后,把土地分摊给他所有儿子,如此,封国自然变小,便失去了和中央对抗的实力。 这招极高明的地方在于,会得到封国王子们的普遍支持,便于推行。 晁错急进的性格决定了他不认同贾谊的做法。 他拿出前些日子在刘启高祖父祭庙开路的魄力,告诉刘启,费那事干嘛,直接找茬处罚封国国王,削减他们的土地,待把大国削成小国,把姚明减成潘长江、把西服减成裤头之时,威胁自然解除。 比较贾谊和晁错的两种解题方式,可以得出结论:贾谊的方法固然费时较长,但相对稳妥;晁错的搞法固然快捷扼要,但更可能激化矛盾,酿成大乱。 另有一点是,找茬是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大夫的职责所系,晁错责无旁贷,他把自己摆在了矛盾的风头浪尖上,坚决和所有封国国王为敌。 对此,晁错漫不在乎,他的经验是,只要有皇帝支持,就会佛挡杀佛、鬼挡杀鬼,无往而不胜。 晁错固然不在意,但晁错的老爹却很在意。 得到消息,晁老爹巴巴地从颍川(河南省禹州市)老家跑到长安,他告诫儿子:你小子才走上高级领导岗位几天,就建议削减人家封国土地,离间他们刘氏之间的关系,现在,所有的仇恨都集中在你身上,你图个啥?(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语多怨,公何为也?) 晁错心底无私天地宽,回答得理直气壮:俺是为了中央政权的稳固,不削藩,皇权不得体现,国家不得平安。(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晁老爹被儿子的大义凛然顶得半天无语,最后,老汉脾气发作:姓刘的天下是稳固了,我们姓晁的一族眼看就要大难临头。 老头最后一跺脚:晁大人,你好自为之,我走了。(吾去公归矣。) 老头说走就走,走得很彻底,回家就服毒自杀。他留下遗言:我不用等着别人来收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