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人格教育》第四章追求优越感的引导

《儿童的人格教育》第四章追求优越感的引导

2016-03-05    04'29''

主播: 菓乐园

119 10

介绍:
今天,我们共读的是《儿童的人格教育》的第四章《追求优越感的引导》中的精选片段“懒惰的背后隐藏的’权谋’” 在对有益的和无益的优越感追求的差异作进一步探讨之前,这里应当首先对一种似乎与我们的理论相矛盾的行为进行探讨。我这里指的是懒惰行为。乍看起来,懒惰似乎与“所有儿童天生就有一种追求优越的心理”的观点相矛盾。实际上,我们之所以责备懒惰的儿童,就是在为他们没有表现出追求优越和富有雄心。不过,如果仔细考察这些懒惰儿童,我们就会认识到普遍流行的观点是错误的。原来懒惰的儿童正在享受懒惰的好处哩!懒惰的儿童无需背负别人对他的期望;他即使无所建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人们的原谅;他无需努力,总表现出一种无所谓和闲散的样子。不过,他的懒惰却使他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最起码他的父母得为他操劳。想想看,有多少孩子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而不惜代价。这样我们就会明白,这些孩子为什么想通过懒惰来达到引人注意的目的。 当然,心理学对懒惰的解释并不全面。许多儿童之所以懒惰,是为了缓解他们的处境。这样他们就可以总是把目前的无能和无所成就归咎于懒惰。人们很少指责他们能力不够;相反,孩子的家人通常会说:“如果他不懒惰,他什么都能干!”孩子对这种说法沾沾自喜,因为它对缺乏自信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安慰。此外,这种说法还成了一种成就补偿,这对孩子和成人都同样如此。这个富有欺骗性的“如果句式”——如果他不懒惰,他什么都能干——使得他的毫无成就感变得尚可忍受。一旦这个孩子真的取得点什么成就,这些成就会在他们以上中具有了特别的意义。这种些微的成就与他之前的毫无建树形成鲜明对比,并因此受到人们的赞扬。而其他那些一直埋头努力的孩子虽然取得了更大的成绩,受到的赞扬反而更好。 可以看到,在懒惰的背后通常隐藏着一种未被揭示的“权谋”。懒惰的孩子就像走钢丝者,下面总是张着保护网,这样他们即使掉下去,也不会受伤。人们对于懒惰者的批评总比其他孩子要温和得多,因而也不会强烈地伤害他们的自尊。说他们很懒要比说他们无能,对他们的伤害显然会小一点。简言之,懒惰是那些缺乏自信的人的一种屏障,但同时也阻碍了孩子着手去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
上一期: 三年级语文下3荷花
下一期: 气象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