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岭湖的“杂音”》作者:衣非

《长岭湖的“杂音”》作者:衣非

2019-07-16    18'43''

主播: 闲云🌥

257 1

介绍:
长岭湖的“杂音” 作者:衣非 在大东北,除了闻名遐迩、享誉海内外的查干湖于寒冬腊月天穿冰、撒网、捕鱼而外,你知道哪里还有冬捕?告诉各位,那就是“长岭湖”,又称“人工湖”。她,位于黑龙江省南部哈尔滨市西郊,北依长岭岗,西濒松花江,距哈尔滨市区5公里。她,原为低洼地,1958年拟修堰筑坝、建水库,后来辟为渔场,因在哈市道里区新发乡境内,初名“新发养鱼场”,1964年更名为“长岭湖”。她,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为发展淡水养鱼,地方政府决定对其进行大规模改造,疏浚湖体,清除淤泥,引松花江水注入湖中。扩建后的长岭湖华丽转身,已发展成拥有2.67平方公里水面的大型渔场。 从2003年起,因持续干旱、降水量偏少,加之城市扩张道路,致使原有的天然径流形成和汇入通道被人为阻断;同时,长岭湖地区众多鱼塘的建成,地下水过度开采,使得长岭湖的水补给受到严重影响。长岭湖渐渐干涸,湖底被开荒种地,湖边也被人为侵占。2009年9月,随着清冽的松花江水奔涌着流进湖内,已经干涸六年的长岭湖,开始由万家灌区泵站抽取松花江水灌注,历经10年的恢复、拓展,长岭湖已被打造成为哈尔滨市郊野的靓丽风景区,与太阳岛并列成重点景区,中心湖区水域面积200多公倾,人工养殖水域面积142公倾,年渔业生产能力15万公斤左右;2015年被黑龙江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湿地公园试点单位。目前,长岭湖水丰鱼美,鸟语花香,游人和“钓友”越来越多,以冬捕冰钓、夏季野钓和竞技垂钓为代表的休闲渔业,已成为长岭湖的支柱产业。 在长岭湖冬捕,胜过冰雕雪筑。人们穿着民族盛装,载歌载舞;鱼把头带领渔民从冰窟窿中把渔网拖拽出来,一条条鲜活的大鱼蹿出水面,引起围观市民和游客的阵阵欢呼;其间,人们品尝鱼汤、购买鲜鱼,并玩着各种冰上游乐项目,到处是一片欢声笑语。 在长岭湖春游,别有一番情趣。当严冬退隐、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时节,天气温暖,艳阳高照,河堤泛黑,坡岸吐绿;冰封雪裹的长岭湖面,渐渐消融。这一时节,几个人相约在长岭湖畔,来一次说走就走的徒步春游、遍挖野菜,品一品婆婆丁、荠荠菜、柳蒿芽、小根蒜等山野味的“美”和船钉子、老头鱼、鲫瓜子、胖头鱼等湖水鱼的“鲜”,包你大开口味、美不胜收。 在长岭湖夏浴,使你流连忘返。湖畔栈道、观水长廊,长岭湖景区已妆点成“市”外桃源!这,让我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周边,群山绿植环抱,层峦叠嶂、湖水浸润、林荫遮蔽。在这里休闲,给人以乐不思蜀之惬意!据说,金朝名将、开国功臣完颜宗弼(又作“兀术”)的运粮河、点将台、兵营和练兵场均置于长岭湖周边区域,实际上长岭湖成了“金兀4术zhu2饮马湖”。大东北解放后,时任黑龙江省省长李范五(原名李福德)同志常到此处活动,民众称长岭湖为“李范五养鱼池”。 每当夏季来临时,竞技垂钓游、休闲垂钓游、农家田园风光游、环湖徒步游、休闲度假游等特色旅游项目面向大江南北开放。木质栈道、木板路……沿着长岭湖边的栈道漫步,倚着栈道扶手拍照,浓浓的乡土气息镶嵌在记忆里;绕湖环游,湖光与绿影交织,清馨无比。 …… 然而,就是这样一处绿树如茵、鸟语花香、风光旖旎的根植于黑土带上的自然“氧吧”,被人为地弹奏出与高速发展着的现代都市极不和谐的“杂音”,给秀色可餐的长岭湖畔抹了黑,也给如日中天的哈尔滨市添了堵。 就在小暑当日,总是宅在家里“扒拉字”的我,破天荒地去了一趟“长岭湖”。一大早,我随家人乘坐59路公交至哈市顾乡站,又转乘341路郊线车直至长岭湖。 一下车,便可嗅到长岭湖畔那刺鼻的腥膻味,烟瘴如同妖雾盘旋在半空;再向近处一瞧,呵,一处接一处的烧烤摊,将一条铺着道板的人行道塞得满满的,真真成为令人不可思议的三大怪景—— 长岭湖的第一怪景,游客“比赛烧烤”。只见那三三两两的大爷、大妈围着猪槽子模样的烧烤炉,边翻烤着自带的牛羊肉和鸡鸭鱼杂烧饼串,边津津乐道地编排着“古今小丑”、谈资着“大腕绯闻”。有的,骂骂咧咧地侮辱当今社会,这头撕扯着肉串骂着娘,那边说些不着边际的腌臜话,糟践现政府如何如何对不起了他或她;有的,赤裸着上半身,张开大嘴就往肚子里灌啤酒,喝完瓶子一甩,扔进湖里;有的更直接,将垃圾连同塑料布卷起来,就地堆放在很难被人发现的隐蔽处一走了之;更有甚者,随地大小便,好好的长岭湖变成藏污纳垢的“垃圾场”。 长岭湖的另一怪景,游客“跑马占荒”。你看那人工铺就的步行小路,一旦被其“占领”,他人甭想从其身边通过;更有那不知廉耻的大妈,横躺在步行路上安睡,一旁掩护的夫君还说着风凉话,嫌这地方太小。我心说,得有多大地方才能容下你们“祸祸”?由此,让我联想到央视热播的电视剧《于成龙》中,发生在山西永宁州的哈尔齐野蛮“圈地”现象。我们知道,清朝统治者在入主中原之初,实行了一系列的厉民暴政,这其中就包括了“圈地”。尽管我的比喻有些不搭界,或者说过于夸张,因为长岭湖边的标牌上明确规定:不许在景区内烧烤、不许在人行道上聚堆吃喝、不许在林荫脚下堆放垃圾和大小便……制度规定得如此精细,但,无人遵行、照办,依然是天马行空、我行我素,搞得你欲哭无泪。 长岭湖的再一怪景,游客“踩坪拍照”。别看这些大爷、大妈的形象老迈、身材臃肿,拍照的激情绝不亚于八零后、九零后、乃至零零后,“老要张狂少要稳”这句民间俗语,在这些人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反正,现在的拍照设备也简单,一部手机全包了:你留影,几棵花卉性命不保;她造型,一片绿草唉声叹气;再来几人合影留念,绿色植被横倒竖卧、一片狼藉……更有那另类大妈,连一棵高一点的普通蒿子都不放过,非要在其脚下拍张照片,说给子孙留个念性。你说说,就好像即将生离死别似的,不在世间留点印记亏得慌。临了,那棵蒿子还是被连根拔除、一命呜呼,可悲、可叹…… 发生这种令人厌恶的怪现象说明什么呢?是大爷、大妈们的“玩世不恭”、还是“愤青”的再现、亦或是“返祖”?带着这个疑问,我将长岭湖之行编了一首新韵七绝诗-《长岭湖三大怪》:湖光山色呛烟霾,烧烤腥膻漫野排;过道塞人撷圃卉,肥身造影踏坪白。连同相关图片,一并发在【七七磨一-永恒】同学群里,请大家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