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磨匠群来叔
群来叔在我们村是一位奇人:河南闹大灾那年(1942年)出生,身材不高,像大多数家乡人一样面目黝黑且为人精瘦,笑眯眯的双眼透着善良和乐观。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那艰苦岁月里他有很多谋生绝技,比如捕鱼捉鸟抓野鸡,比如盖房打井修农具,比如耩地扬场锻磨......
1979年那年改革开放,夏天里一次下大雨沟满壕平,紧挨着村内坑塘的一片洼地也积满了水。那年代乡村环境好,水多鱼也多,小伙伴们都跑到那片洼地里抓鱼,一个个各显神通后那片洼地便一片平静,再也没有了野鱼的踪影。
就在这时,群来叔走到洼地边,他眯着眼不动声色观察一会儿就匆匆赶回家去。小伙伴们正觉得奇怪,就见他拿着渔网匆匆赶回,然后往洼地深处一网撒去。很快,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鲤鱼被他抓了上来,看着群来叔眯成一条缝的“笑眼”和那阳光下灿烂满足的笑脸,小伙伴们都羡慕不已——这条大家伙,我们咋没发现呢!
这些都是趣谈,其实群来叔是个石匠,有一门锻磨手艺。那时候农村人吃饭可离不开石磨,我们豫东地区的石磨分为上下两扇,用整块石头雕琢而成,上下两扇石磨相合的齿面刻有整齐的凸出和凹陷的齿槽。下扇固定在磨盘上,中心有轴,套合上扇即为整体一扇磨。石磨的磨齿有公母之分,上扇的磨齿为“公”,下扇的磨齿沟为“母”。一盘磨上有12个穴孔,每个穴孔9个磨齿,共108个磨齿。咱们中国文化中108代表圆满,上扇为天,下扇为地,上下108个磨齿磨槽互相咬合,磨齿的高低和磨槽沟的深浅一致时,才能将粮食研磨成面粉,这也体现了中国人“天地合一”的哲学思想。如有一个磨齿和磨槽齿沟不和谐都会影响磨面的效果。上扇磨盘还插有两个木制的柄,装上磨把手,依靠外力或推或拉进行旋转,把粮食研磨成碎屑。当上扇磨转动时,磨盘上放的粮食从磨眼处流进磨齿之间,经过磨扇之间的摩擦挤压,粉碎的面粉就会顺磨槽流出来。石磨使用一段时间后,磨齿就会变得平而钝,磨面的速度就变慢,磨出来的面粉就会粗砺。因此,石磨多则半年,少则一年,就要锻凿一次。因此谁家石磨不出面了或者磨出的面不均匀了,就需要请群来叔出马“锻磨”。
看群来叔锻磨很有意思,他的劳动工具有很多:手锤、二锤、錾子、钢钎、三角尺、铁弯尺、水平尺、墨斗......他到了主家,让人帮忙把上下两盘磨抬下来,然后用錾子敲出一个个小坑,将钢钎放入坑中,用二锤敲打钢钎,开始叮叮当当干起活来。那时候小,村里娱乐活动极少,听那叮叮当当的锻磨声,犹如仙乐天籁;看那石屑纷飞的劳动场面,更胜观赏霓裳羽衣舞!——群来叔锻磨成了我们那个年代一种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
群来叔一个锤子这儿敲敲、那儿摸摸,一会儿再看看石磨纹路,翻来覆去地看,那种认真劲就像母亲一遍又一遍看自己生下的婴儿。群来叔口碑很好,因为他干活踏实认真不偷懒,无论主人在不在跟前,他都会把磨牙铲的棱槽分明,上下相对严丝合缝,这样磨出的面又细又多。民以食为天,庄稼人以粮食为生,能磨出好面当然人人满心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