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情思》作者:刘春华

《秋意情思》作者:刘春华

2021-10-17    09'41''

主播: 闲云🌥

142 1

介绍:
秋意情思 文/刘春华 特别喜欢“秋意”。说是夏凉,却似春暖。淡淡黄,灰灰绿,深深红,花还开,蜂蝶尤翩翩,缤纷而清新的颜色蔓延过秋的梦,遗落在秋枝。更何况“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呢! 唯有秋意好,秋高气爽,天蓝水碧,阳光如金。秋意,是恰到好处的温柔,是婉约性情的惬意,是萧瑟的落寞和怀念,是丰收的喜悦。 秋意,是内敛的自在,是多情的沉静,是火烧般的清艳;秋意,是嫣然一笑,是多情的忧叹,如少女的明眸,明眸善睐;似鸟羽,干净而灵动;如秋水的净,妩媚而清灵。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便再也无法忘却你容颜。我想,这大约也是写秋的吧! 节气里没有“秋意”这个词。平白而来的秋意是流连在李白的诗里的。是“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是“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秋意是“对此怀素心,千里共明月。”是唐朝诗人卢纶的“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是苏轼的“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秋意,让诗境变得更美,应是秋意浸透了诗骨,染尽了诗情。 在民族英雄辛弃疾的眼里,秋意是悲壮的。就像“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又如:“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秋意,被词人的忧国忧民,壮志难酬发挥得淋漓尽致。 宋高宗上元二年,也就是675年的重九日,洪州都督阎某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当时王勃南下探亲,路过这里,于是便有了这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想,如果不是这秋意,怎么会有年轻诗人的登高一望?又怎么有这千古一绝的联?     于我来说,秋意的美不只是闻桂花的香,也不只单纯赏枫叶的美,即使是那一汪秋水,也是那么好看的。怪不得诗人写美人的眼眸,就是如同盈盈秋水,恰似点点秋波的。 于我来说,秋意是逝去已远的童年,是待收割的田野,是山谷里满树的野果。在山谷里,有一种我叫不出名来的果子,扁扁的,黄黄的,接近结处的地方有两片绿,像小婴儿的唇般吁在那。攀下枝头,采摘一颗放入口里,顿觉绵软濡甜。吃了一颗,还想吃一颗,于是越吃越多,越吃越想吃,吃了还想吃。同伴嘻嘻笑,说:你看,舌头都黑了呢!晚回家,吃什么都无味。母亲又好笑又好气,说:那果子麻舌头的,叫茶锣籽,你怎么能多吃呢! 居然也有淡淡的忧愁,立在一棵银杏下发呆。秋虫低低弹唱,银杏叶间洒下淡淡月光。母亲在忙碌着,她在用糯米做丸子……眼底有应景的花开。这情景很熟悉,不是梦里见的,而是从前,在故乡,俗世烟火熏然。远远听见有人唱:红红黄黄蝶儿伴我窗 飘他方的你可有着凉 静问为何是你使我等待 怎么要千滴热泪滴进我梦乡……蓦然回首,那个少年已远,那些值得爱的人不会再回来。秋意的思绪将我徐徐包裹,驱而愈烈。 秋意是杯美酒,秋意是一种气味,秋意是唐诗宋词,秋意是秋月秋虫,秋意是家国乡愁,秋意是对故人的深深怀念,秋意亦是苏轼的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