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的骑楼老街 作者:姚增战
到海南旅游,不能不去海口的骑楼老街。当你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
在城区中心地带看到那些具有南亚风格的古老街区,
参观和品尝那里繁华的商业门店和地方小吃,
就会亲身感受到那里文化街区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据有关历史资料,骑楼建筑最早出自古希腊,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只是到了近代,才在流行于南欧和地中海国家,以后逐渐流行到东南亚诸多国家。
早在清末明初,海口海上航运发达,
对外与曼谷、吉隆坡、新加坡、西贡等诸多南亚国家直接通航,
对内与广东、厦门、台湾、北海等沿海城市通航,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人流物流量大,自然成为商品交换的集散地,对外劳务输出的中转站。
海南和许多沿海城市的人通过这里去南亚国家务工经商,赚取了丰厚的收入。
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华侨抱守"叶落归根"的传统观念,携带在海外赚取的资金收入,
陆续回到海口经商办企业,也将东南亚骑楼建筑技术带了回来,
海口的骑楼建筑由此逐步发展起来。目前,海口的骑楼建筑,
主要分布在市区得胜沙路、中山路、博爱路、新华路、解放路和长提路等老街区,
有许多层次高低不等的骑楼建筑群落,覆盖老城区约2平方公里的范围。
这些骑楼建筑,既具有明显的南亚建筑风格,又保持着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特色,
不少商铺至今还保留着当年古色古香的老商号,尤其是外墙屋面、凭栏和门窗大都非常讲究,洁白如玉,精雕细刻,优雅别致,给人爽心润目的感觉。
海口骑楼这种外廊式的建筑,是南亚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既有对西方和南亚建筑风格的模仿,又有对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继承和创新。
这种中外风格相互融合的建筑群落,之所以能够在海口、以及我国沿海城市一带流行起来,与南洋文化的影响和我国南方温热多雨的气候有很大关系。在海口骑楼老街,
可以看见不少骑楼相互参差、错落有致,殿前廊柱相互链接,形成很长的楼廊街区,
为行人遮风挡雨,防止日光暴晒,营造出安全凉爽的良好环境,
也成为众多商家招徕顾客和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骑楼老街形成过程中,还积淀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清末民初,
先后有10多个国家在这里设立的领事馆,并建设了不少教堂、邮局、银行、商会等机构,西天庙、天后宫、武圣庙和洗太夫人庙以及许多祖屋雅园等古老建筑。
同时,这里还保存着*****琼崖一大旧址、中山纪念堂等革命遗址。
有趣的是,这里还有许多露天戏台与宗庙寺院合二为一的社区空间,
常年有人供奉的"土地爷"祭拜点,有许多敞篷式的茶室,
常常成为社区居民消闲茶叙、聊天交流的热闹场所,
加上周围众多的商业门店和富有地方特色的小吃,自然成为海口城区最为繁华商业地段,
成为国内外游客经常光顾的人文景点。参观海口的骑楼老街,
使人联想到今日骑楼老街的繁荣,得益于昔日海口的对外商贸活动。
随着新时代中央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区定位的确立,我国这个四面环海的宝岛,
将会迎来新一轮对外开放和加快发展的新局面,海南与国内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也会越来越多,更多的人才、资金、技术、信息将会向这里流动,
给海口乃至海南全岛的明天注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
(作者系陕西省三秦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