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诗︱千古奇人将一到十纳入小诗中——《山村咏怀》雅音

唱诗︱千古奇人将一到十纳入小诗中——《山村咏怀》雅音

2017-12-18    08'35''

主播: 明道堂经学教育

30 0

介绍:
山村咏怀 宋 邵雍(康节)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这是一首一眼看上去太容易“明白”的小诗,问题是,它真的“小”吗? 用心灵的俯仰的眼睛来看空间万象,我们的诗和画中所表现的宇宙万象,我们的诗和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不是像那希腊空间感觉的有轮廓的立体雕像,不是像那表现埃及空间感的墓中的直线甬道,也不是那代表近代欧洲精神的伦勃朗的油画中渺茫无际追寻无着的深空,而是“俯仰自得”的节奏化的音乐化了的中国人的宇宙感。 ——宗白华 “一去二三里” 有实,走出去大约二三里远了。 有虚,虽只有二三里,一路走来,景致万千。 《道德经》经云: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化章第四十二》 正如人生,呱呱坠地,短短几十年光景,悲欢离合、起伏跌宕。 有人喜言中国艺术重神韵,西欧艺术重形象。不知形象与神韵,均为技法。神者,乃形象之精华;韵者,乃形象之变态。能精于形象,自不难求得神韵。 ——徐悲鸿 “烟村四五家” 四、五,是写实; 于烟村中意会斗折蛇行,则是写虚。 一路行来,不过二三里,其间竟然经过四五个乡村,想必山势起伏、山路曲折,山民择其势缓者集聚而居,渐成村落。 读此一句,情不自禁浮现《桃花源记》里的一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仿佛人人向往、趋之若鹜之桃花源? 是的。 为何? ——“亭台六七座” 亭、台,可不是游人足迹停留之处么? 绝伫灵素,少迥清真。如觅水影,如写阳春。风云变态,花草精神。海之波澜,山之嶙峋。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 中国文人画,画竹之法,其中一法教人画月夜里映在窗子上的竹叶之影。 正所谓“离形得似”,取其神而非得其实也。 “八九十枝花” 八、九、十,并非实数,更非实指。 这丽日和风之中,姹紫嫣红,遍布山野丛林,哪里尽数? 想来,定是童趣盎然,心花怒放,八、九、十,哎呀!数不过来啊! 本诗作者: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 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十,喻多矣! 《道德经》云: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俭欲章第四十六》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走出家门,外面的世界很精神,还能否记得回家的路呢? 还能否平平安安回到本有老家吗? 籍着音声之美,相遇烟村。 敬请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