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注本 | 《老子道德经解》第四十一章

憨山注本 | 《老子道德经解》第四十一章

2018-03-09    04'43''

主播: 明道堂经学教育

11 2

介绍:
同异章第四十一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贞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惟道,善贷且成。 此言道出常情,而非下愚小智之所能知,必欲上根利智可能入也。谓上根之人,志与道合,一有所闻,便身体而力行之。如颜子闻者未尝不知,知之未尝不行。故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若夫中人之资,则且信且疑,或日月至焉。故曰若存若亡。 至若下根之士,即有所闻,了不相蒙,而且以为怪。故大笑之矣。以道出常情,非愚所测。此辈不笑,不足以为道。 以其道与常情,每相反而已矣。何以知之。故古之建言者有云,明道若昧。 此下十二句,皆古之立言者之辞,老子引之以明相反之意。 谓小人用智,恃知以为能。圣人光而不耀,以有智而不用。故明道若昧。 小人矜夸竞躁。圣人以谦自守,以卑自牧。故进道若退。 世人崖嶷自高。圣人心与道合,同尘混俗,和而不同。故夷道若类。 世人局量扁浅,一毫不容。圣人心包天地,德无不容,如海纳百川。故上德若谷。 小人内藏瑕疵,而外矫饰以为洁。圣人纯素贞白,一尘不染,而能纳污含垢,示同庸人。故大白若辱。 小人一德不忘,必恃自多而责报于人。圣人德被群生,而不以为功。故广德若不足。 小人一善之长,必炫弄自售,欲求知于人。圣人潜行密用,凡有所施于人者,惟恐人之知己也。如泰伯三让,民无德而称。故建德若偷。 小人随时上下,见利而趋,望势而变。圣人之心,贞介如玉,而不可夺。而能与世浮沉,变化无穷,无可不可。故质贞如渝。渝,变也。世人圭角自立,一定而不化。 圣人心如太虚,无适不可。故大方无隅。隅,犹定向也。 世人小智自用,以图速效。圣人深畜厚养,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迫不得已而后应,乘运而出,必为天下之利具。故大器晚成。 所以然者,譬夫大音之希声,大象之无形,殊非常情之所易见易闻。宜乎下士闻而大笑之也。以其世之所尚者,名也。然道隐于无名,又岂常情所易知耶。所以圣人之广大难测者,以其有大道也。夫惟道也,万物皆往资焉而不匮,曲成万物而不遗。故曰善贷且成。 圣人如此,所以世人皆以大似不肖。而轻笑之。然不笑,不足以为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