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修身篇第六讲6⃣️·1(16,54,29,19)

道德经修身篇第六讲6⃣️·1(16,54,29,19)

2021-10-07    11'28''

主播: 爱心永驻🐴

300 2

介绍:
修身篇6·1⃣️, 第16章——[致虚极] 【题记】· 老子指出,只有在虚静到极点的状态下,才能得到对万物规律的真知,从而逐渐到达修之于天下的得道境界,才能终身没有危险,得到长生久视。 【正文】 致虚①极,守静②笃③,万物并作④,吾以观⑤复⑥. 夫物芸芸⑦,各复归其根⑧,归根曰静,静曰复命⑨,复命曰常⑩知常曰明⑪ 不知常,妄作.凶⑫,知常容⑬,容乃公⑭,公乃王⑮,王乃天⑯,天乃道⑰ 道乃久⑱,殁身不殆⑲ 【注释】 ①虚:没有前识。  ②静:没有干扰。  ③笃:极致。 ④作:发作。  ⑤观:用心感应、体察。 ⑥复:循环。 ⑦芸:很多。 ⑧根:玄牝之门。⑨命:生命本来。⑩常:规律。 ⑪明:光明境界。  ⑫凶:极端危险。  ⑬容:包容、宽容。 ⑭公:公正。  ⑮王:王者。  ⑯天:天之道。  ⑰道:大道。 ⑱久:长生久视。  ⑲殆:危险。 【直译】 让心虚到极点,守住静到极致,万物一起发作,我观察万物循环往复, 万物纷纷芸芸,各自回到自己的根,归根就逐渐能静下来,静就逐渐能重新回到生命本原,重新回到生命本原就逐渐能到达常的境界,知常就逐渐能到达明的境界,而如果没有对万物永恒规律的真知,违背这种规律妄为的话,那就凶险了,有了对万物永恒规律的真知,就能逐渐做到包容一切,包容一切就能逐渐做到公正,做到公正就能逐渐成为王者,成为王者就逐渐合于天之道,合于天之道就逐渐合于大道,合于道自然就能长久,终身没有危险  第54章——[善建者不拔] 【题记】 《大学》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诸葛亮《诫子书》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宋儒曰:半日静坐,半日读书。可见,中华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修身是上古一直到后世的传统,不仅仅是道家或者儒家思想,而是各家的共法,是中华文化传统的不可分割的基础部分。静坐为修身的重要方法。 本讲整合《道德经》11章,作为修身篇的组成部分。本章要旨在于,指出修行的次第,为修之于身、家、乡、邦、天下等5个层次,有个明确的逐步上升的次第,不是一下子就到达修之于天下的圣人境界的。修身是修行的最基础。   【正文】 善建①者不拔,善抱②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③修之于身其德乃真④。修之于家其德乃余⑤,修之于乡其德乃长⑥ 修之于邦其德乃丰⑦,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⑧。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⑨哉?以此 【直译】  善于建树就不会拔除,善于抱住就不会脱落.子孙就会长久祭祀而不会中断,用这样的道理去修身,他的德就能纯真 用这样的道理去修家,他的德就能荫余。用这样的道理去修乡,他的德就能绵长,用这样的道理去修邦,他的德就能丰饶,用这样的道理去修天下,他的德就能普照。 所以:用我的身体来观察别人的身体,用我的家庭来观察别人的家庭,用我的乡村来观察别人的乡村,用我的邦国来观察别人的邦国,用我的天下来观察别人的天下。 我为什么知道这样达到天下大治呢?就是用了以上的办法 第29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 【题记】 天下万物,有的在前有的在后,有的和缓有的着急,有的强壮有的羸弱,有的自尊有的堕落。要理解万物的这种对待,顺其自然而不强为、固执。所以圣人不过是去甚、去奢、去泰,修好自己,自然达到无为而治,修之于天下。 【正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①,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②或随③,或嘘④或吹⑤,或强⑥或羸⑦,或挫⑧或堕⑨.是以圣人:去甚⑩,去奢⑪,去泰⑫ 【注释】 ①神器:奇妙的器,不是形而下的器。   ②行:带路。 ③随:跟随。  ④嘘:缓和。  ⑤吹:急躁。 ⑥强:强壮。  ⑦羸:瘦弱。  ⑧培:上进。 ⑨堕:堕落。  ⑩甚:过分。⑪奢:奢侈。⑫泰:泰然。 【直译】  想要用有为的办法来治理天下.我看他达不到目的 天下是神器啊,不可以用有为的方式去管理.勉强去为,则要失败,抓得太紧,反而失去.因为万物:有的前面领路,有的后面追随,有的性格和缓,有的性格急躁.有的身体强壮,有的身体羸弱.有的努力上进,有的自甘堕落.所以圣人:去掉过分的地方,去掉奢侈的奉养,去掉泰然的心态 第19章——[绝智弃辩] 【题记】 本章关键在最后警句:见素抱樸,少私寡欲。这句话反过来读或许更加容易理解老子原意:少私寡欲,自然就能见素抱樸。最初始的人类犹如素,也就是刚刚纺织出来的白色生绢,未经染色;后世天下为家,有了私欲,就好像是素上逐渐有了染着,变得五彩斑斓,看不到本色。少私寡欲,也就是逐渐去掉染着的过程,慢慢就现出素的本色,也就自然抱住生成素的樸、大道。由此理解老子第一章所言:名可名非恒名。老子善于立言,巧妙设喻,让你自然明白形而下的名所指向的形而上的内涵。   【正文】 绝智①弃辩②,民利百倍,绝伪③弃诈④民复孝慈绝巧⑤弃利⑥。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⑦抱樸⑧,少私⑨寡欲⑩   【注释】 ①智:智慧。   ②辩:口头争辩。 ③伪:人为。  ④诈:狡诈。 ⑤巧:机巧。   ⑥利:利益。  ⑦素:白色生绢。  ⑧樸:原木。 ⑨私:自私。  ⑩欲:欲望。   【直译】  抛弃智慧,去掉辩论,人民就会得到百倍的利益。抛弃虚伪,去掉狡诈,人民就会回复到孝慈。抛弃机巧,去掉利益,盗贼就不会再有。这三者都是文章、浮华,不足以治理天下。所以要让老百姓有所归属,减少私欲,逐渐现出本色,自然抱住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