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诗19清明20社日

千家诗19清明20社日

2024-06-18    09'50''

主播: 爱心永驻🐴

95 0

介绍:
千家诗共读第五周19.清明宋•王禹偁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诗谱: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锦鲤翻波)仄平平仄仄平平。@所有人 这是一首平起平收首句入韵七言绝句,押下平十蒸韵。@所有人 格律诗因为增加了一个韵脚,却增加了不少的麻烦。为了减轻负担,人们又想出了一个“偷工减料”的取巧办法,那就是:允许格律诗的首句最后一句借用邻近韵部的字作为韵脚。格律诗的首句借用邻近韵部的字作为韵脚的,称为“孤雁出群格” ,而格律诗的最后一句借用邻近韵部的字作为韵脚的,称为“孤雁入群格”。明是下平八庚韵,而僧和灯是下平十蒸韵。这是一首运用了“孤雁出群格”的七绝。@所有人 我们常会弄混,以为首句借韵为入群,尾句借韵为出群。这里要有意识记一记啊,不要弄错!怎么记呢?首句本来应该入韵,它却没入,而是出去了,所以首句借韵叫出群;尾字没押本韵,本来是出去了,可是它借邻韵归队了,所以叫入群格。这首诗我是这样理解的:一二句描写诗人清明这天“无花无酒”“兴味萧然”,三四句对诗人当下生活情境的补充刻画。昨天寒食节过后邻居来乞请新火(灶火),我把读书灯的火分给了他(帮邻居点燃引火的火种)。读书灯这里可以有两层含意:一是诗人通宵读书,天晓时候读书灯还没有熄灭;一是诗人家里的灶火还没开火,为什么呢?烧过柴火的都知道,用碳火引火种要比用灯火点燃的明火引火种方便、有效,诗人用灯火而没用碳火,以此来说明诗人家里的灶火还没开火,灶里没有烧开了的碳火分给邻居。想来清明这天也没开火吧,短短的28字刻画诗人生活的窘境、兴味萧然,只有通宵读书来消解心中的焦虑了。“乞新火”三字值得我们玩味和注意。何为“乞新火”?原来,寒食节这一天因为是晋文公烧死贤士介子推的纪念日,所以人们吃冷饭、喝冷水,禁止烟火;到了第二天,也就是清明节才重新举火,是为“新火”,以纪念介子推的清高和廉洁。作者在这里用这个典故,一方面固然更加衬托了自己的孤寂与落寞,另一方面也暗示自己要发扬介子推那样清高的节操,用他那种高尚的精神之火点亮自己的“读书灯”,不为名利、富贵所倾倒,不为世人的冷寞而屈服,专心致志,走人间正道。一个“乞”字,深刻地表现了自己的崇尚先贤的心情。因此,这首诗表面上看来颇为冷清寂寞,实际上燃烧着作者愤世嫉俗、追求理想的火焰,只不过这种感情被表现得十分含蓄罢了。还有那个“晓”字!是哪一天的清晨?清明过后的清晨,清明就是“昨日”,因为不可能是清明前一日,那日是寒食节,禁火、吃冷食,故而也乞不到火。是清明那天恢复正常饮食,才有火可乞。而这个“晓”字,是清明过后那天的清晨,实际反衬了清明这一天的“兴味萧然”。野僧,是不为一般人所知道,像野人似的,也不修边幅,胡子长长的,眉毛长长的,头发长长的,手指甲也长长的,身上若长了毛,毛也长长的。可是他是个出家人,在那儿与世无争,也不和人争财、争色、争名、争食,不贪舒服地睡,所谓睡也可以,不睡也可以;有东西吃也可以,没有东西吃也可以;名,更别说了,根本无声无嗅,无人无我;色,在山里更见不到美丽的姿色;财,根本没有,也不需要争。联系作者创作背景,是人被贬商州之后,他在调整自己的情绪,完成了由“意难平”到“心超越”的过程!这样我们就知道,他哪里只是白天兴味萧然啊,夜晚也是一样!怎么过得清明这一天一夜?无花无酒也无火!一直到清明后的清晨,还是睡不着,就用乞来的新火点燃窗边的读书灯,让自己走出生命的黑暗,重新振作起来。20.社日【唐】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tún栅^zhà鸡栖半掩扉。桑柘zhè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附诗谱:平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