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齐物论11

庄子齐物论11

2024-10-21    19'42''

主播: 爱心永驻🐴

163 1

介绍:
庄子共读第5周第01天总第29天(2024.10.21)庄子·齐物论 11 木处chǔ/则/惴 zhuì 栗恂xún 惧,猨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chǔ?民食刍豢huàn ,麋mí鹿食荐,蝍jí蛆jū甘带,鸱chī 鸦耆shì鼠,四者/孰知正味?猨猵piàn 狙jū以为雌,麋mí与鹿交,鳅与鱼游。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wū能/知其辩!” 啮缺曰:“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王倪曰:“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hù/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参考译文: 人爬上高树就会惊惧不安,猿猴也会这样吗? 这三种动物到底谁的生活习惯才合标准呢? 人吃肉类,麋鹿吃草,蜈蚣喜欢吃小蛇,猫头鹰和乌鸦却喜欢吃老鼠,这四种动物到底谁的口味才合标准呢? 猵狙和雌猿作配偶,麋和鹿交合,泥鳅和鱼相交。毛嫱和西施是世人认为最美的;但是鱼见了就要深入水底,鸟见了就要飞向高空,麋鹿见了就要急速奔跑;这四种动物究竟哪一种美色才算最高标准呢! 依我看来,仁义的论点,是非的途径,纷然错乱,我哪里有法子加以分别呢?” 啮缺说:“你不顾利害,那么至人也不顾利害吗? ” 王倪说:“啊! 至人神妙极了! 山林焚烧而不能使他感到热,江河冻结而不能使他感到冷,雷霆撼山岳而不能使他受到伤害,狂风激起海浪而不能使他感到惊恐。这样的至人,驾着云气,骑着日月,而游于四海之外。生死的变化都对他没有影响,何况利害的观念呢庄子•齐物论11解读(一) 木处则惴栗恂惧,猿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且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 “木处则惴栗恂惧,猿猴然乎哉?”他说一个人,如果把你绑在高高的大树上,哎呀!你会吓死了,心脏病都发了,害怕掉下来会摔死。可是猴子呢?愈爬高愈好。你看庄子这个论辩很巧妙,人睡在泥地上久了会得风湿病,那个泥鳅呢?黄鳝呢?都在泥巴里头长大,它也没有风湿病!人爬高了怕跌死,猴子呢,跳得愈高愈好。“三者”,人、泥鳅、猴子三样,“孰知正处?”你说说看,究竟哪一个感觉是对的?哪一个是正道?知觉感觉都不同。换句话说,人所禀赋的生命,功能不同,习惯不同,一切感受思想不同。 “民食刍豢”,他说我们人类吃的青菜啊,空心菜啊,山东白菜啊,饭啊,也要吃一点肉,素的荤的合拢来。“麋鹿食荐”,麋像鹿一样,但身躯比鹿还庞大。荐就是草,那些山里头的麋鹿是吃草的。“蝍蛆甘带”,蝍蛆是有一种虫,大蜈蚣一样,它喜欢吃蛇。甘, 吃起来味道很好。带,就是蛇。“鸱鸦耆鼠”,空中有一种飞鸟很凶叫老鸱。老鸱与老鸦喜欢吃老鼠,尤其是死老鼠,越臭的死老鼠越好吃,等于我们喜欢吃臭豆腐一样。他说这四样,人们喜欢吃菜吃饭;牛啊鹿呀喜欢吃草;有些东西是喜欢吃蛇,吃毒的;有些是喜欢吃臭的、烂的动物,我们认为有细菌不得了,它们吃下去是营养品。这四类比起来,“孰知正味”,哪个才是真正对的呢? 他第一讲感受的不同,第二讲饮食的不同。第三个: 猿,猵狙以为雌,麋与鹿交,鳅与鱼游。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猴子有好几种,有猿、有猵狙,等于牛一样,有犛牛,有黄牛,有水牛,各类的分别。猴子里头,有一种是同性恋。猵狙长得像猿但是狗头,喜欢和雌猿交。他说麋跟鹿两个恋爱,互相交配,没有父母,没有兄弟姊妹的分别。鱼呢?水里头的蛇与鱼两个做好朋友,甚至于它们互相交配,这个是生物的现象。庄子对于生物很了解,常常引用到这些东西。“毛嫱”“丽姬”是古代两个大美人,历史上名女人,名美人。“人之所美也”,大家晓得这两个名女人长得很漂亮。他说,那么美的美人,你叫水里头的鱼看看,鱼就溜下去不敢看啰!你叫她仰起头给鸟看看,鸟就赶紧飞掉了,你叫她跑到山里头给野兽或动物园给麋鹿看看,那个麋鹿踏着蹄子咚咚咚跑掉了。他说:“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你说说,哪样叫漂亮?哪样叫不漂亮?你认为漂亮,别的东西还认为不漂亮,怕死了。 看到庄子的诡辩,他骂人家逻辑诡辩,他的诡辩比人家还厉害。这些叫作不伦不类的比喻。但是呢?拿我们现在的观点来看,都是有很深的科学道理,并不简单。我们现在是简单讲过去,每一样东西,把专门的资料加以分析的话,叫一个生物学家、物理学家来研究,就发现庄子所讲的非常对。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他这里三段,第一提出感受的不同,第二提出饮食的不同,第三提出好恶的不同。 其实fo经上也有这种比喻,不过比喻与庄子的说法不同,讲得比庄子讲得还要玄。譬如说水,我们看到是水,fo经上说饿鬼看到不是水是火,所以饿鬼口干但不敢喝水,即使水喝进嘴里去,水会变成火,是烧的。像我们不会喝酒的人,喝一口高粱酒,嘴里烧得要死。高粱酒也是水啊,不能说不是水啊,怎么会发烧呢?还有fo说的,像我们人世间吃的饮食,自己认为最好的美食,欲界天以上的天人,觉得是臭得不得了。当我们吃了最好的饮食,他说天人到我们面前要把鼻子捏住,闭眼而过,看都不敢看,觉得人这个动物怎么吃这样脏的东西。这种比喻同庄子的比喻有什么两样?fo经上所说的比喻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的,我们也无法找天人来对证,饿鬼也不可能站出来证明;但是庄子这些引用,如果研究生物,倒是有些道理。 他这三段第三节就是讲人性、人类之间好恶的不同,因此他辩论的结果,是推翻春秋战国一般诸子百家的学说。他说儒家啦,墨家啦,你们都讲怎么样可以救国,怎么样可以救世,怎么样可以救人,等于美国人天天讲人权,结果是搞得世界上既不人道,又没人权。 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 所以环境不同,感受就不同,教育环境的不同,自己生理禀受的不同,思想观念就不同。有色盲的人,同正常眼睛比起来,不晓得是他的正常,还是我们的正常!等于我们到了精神病院一看,我经常站在那里傻了,究竟是我精神病,或是他精神病?当精神病人从四面八方围着你的时候,好像我们是精神病,他们才是正常,分别不清了。 庄子说,以我看起来,你们天天讲“仁义之端,是非之涂(途)”你们辩来辩去,“樊然淆乱”。物质文明越发达,知识越普及,人类的智慧越低落,文化越衰败。所以,我“恶能知其辩”,你叫我来论辩,我讲不出来哪里是真理,真理究竟在哪里,我不知道,我也懒得辩。你注意哦!这一段话是庄子说的,不过庄子没有自己说,他借啮缺问王倪,王倪答复的话,用他们两个对辩做的结论。
上一期: 108,千家诗郊行即事
下一期: 数的分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