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人间世 04 颜回曰:“吾/无以/进矣,敢问/其方。”仲尼曰:“斋,吾/将/语若。有心/而/为之,其/易邪?易之者,皞hào天/不宜。”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如此/则/可以/为斋乎?”曰:“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 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颜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实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谓/虚乎?”夫子曰:“尽矣!吾/语若!若能/入游其樊fán/而/无感其名,入/则鸣,不入/则止。无门/无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闻/以/有翼飞者矣,未闻/以/无翼飞者也;闻/以/有知知者矣,未闻/以/无知知者也。瞻/彼/阕què 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是/万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纽也,伏戏、几蘧qú/之所行终,而况/散焉者乎!”参考译文: 颜回说:“我没有更好的办法了,请问有什么方法?” 孔子说:“你先斋戒,我再告诉你。你有了成心去做事,哪里有这么容易呢?如果你以为容易,那就不合自然的道理了。” 颜回说:“我家里贫穷,不饮酒、不吃荤已经有好几个月了。这样子,可算是斋戒了吗?” 孔子说:“这是祭祀的斋戒,并不是‘心斋’。” 颜回说:“请问什么是‘心斋’?” 孔子说:“你心志专一,不用耳去听而用心去体会,不用心去体会而用气去感应。耳的作用止于聆听外物,心的作用止于感应现象。气乃是空明而能容纳外物的,只要你到达空明的心境,道理自然与你相合。‘虚’(空明的心境),就是‘心斋’。” 颜回说:“我在没有听到‘心斋’道理的时候,实在不能忘我;听到‘心斋’道理之后,顿然忘去自己,这样可算达到空明的心境吗?” 孔子说:“对了,我告诉你!如能悠游于藩篱之内而不为名位所动,能够接纳你的意见就说,不能接纳你的意见就不说。自己不要固闭,也不要暴躁,心灵凝聚而处理事情寄托于不得已,这样就差不多了。“不走路还容易,走路而不留行迹就困难了。为情欲所驱使容易造伪,顺其自然而行便难以造伪。只听说过有翅膀才能飞,没有听说过没有翅膀而能飞的;只听说过用心智去求得知识,没有听说过不用心智而可求得知识的。观照那个空明的心境,空明的心境可以生出光明来。福善之事止于凝静之心,如果心境不能宁静,这就叫做‘坐驰’。使耳目感官向内通达而排除心机,鬼神也会来依附,何况是人呢!这样万物都可以感化,这是禹、舜处世的关键,伏羲、几蘧行为的准则,何况普通的人呢!”庄子人间世01解读(一)颜回想当王者师 颜回见仲尼请行。曰:奚之?曰:将之卫。曰:奚为焉?曰: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 这个故事是假托的寓言,庄子特别借孔子来讲入世、做人、处事的道理。因为孔子的学说主张是偏重在人道,偏重入世的,所以庄子就采用了孔子式的苦口婆心。那是讥刺呢?抑或是“正言若反”呢?就靠读者自己去参究了。孔子的学生,第一了不起的是颜回,所以庄子借颜回与孔子的对话来表达。 颜回有一天向孔子请假,他说,我想离开这里出国去,不再求学了。孔子问他,你到哪里去?颜回说,我准备到卫国去。孔子跟卫国的上大夫们交情很好。“曰:奚为焉?”孔子问颜回,你到卫国去干什么呢?颜回讲一个理由,我听人家说,卫王这个人“其年壮”,年龄正在壮年,很可贵,大有可为。“其行独”,但是听说卫王这个人治国啊,做人啊,他的行为非常独裁,自以为是。“轻用其国”,他太聪明,又值壮年,对于国家政治很随性,常常是不加考虑,想怎么办就怎么办。“而不见其过”,自己不反省自己的过错。这是庄子借颜回说卫王,说出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套用这一句“轻用其国”来说,有些人在自己家里,轻用其“家”,而不见其过;做事业,或开个公司,轻用其“商”,而不见其过。这句话就是说,不管是国、是家还是事业,不管其掌管的范围大小,都是一样的道理。 “轻用民死”,因为卫王正值壮年,壮年的人有勇气,有冲劲,但智慧不足,经验不够,因此卫国政治搞得很糟糕。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壮年独裁,凭自己的意志决定了一切,“轻用其国”,以致“民死”,老百姓受灾、受难、受罪的多啦!“死者以国量乎泽”,死的人太多了,多得可以拿整个国家的人数来比量。“若蕉”,他这样搞下去,等于烧了一条大河一样,把水都烧光,这个国家太危险了。“蕉”字借来作“焦”字用。“民其无如矣”,颜回说,我可怜卫国的老百姓,所以我要去救他们。 回尝闻之夫子曰:治国去之,乱国就之,医门多疾。愿以所闻思其所行,则庶几其国有瘳乎! 颜回说,老师啊,我跟你学了那么久,受了你的教育,你平常教我们“治国去之”。颜回说孔子的教育,是说治理好的国家不要去,那么去好的国家干什么?光吃现成饭,当公立学校的教学人员拿高薪水,没有意思。“乱国就之”,他说,老师教我们,有危难的国家一定要去,要救世、救人。现在卫国很乱,所以我要去救他们。“医门多疾”,一个好的医生门口病人就很多,到卫国去可以看到许多有政治心理问题的病人,所以我要到这个有政治病的国家去看看。 仲尼曰:嘻!若殆往而刑耳!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 孔子一听,就幽默颜回去卫国的心思说,“若殆往而刑耳”,嘿!你去吧!你去了就会被杀头。孔子接着就讲一个道理,“夫道不欲杂”,孔子这里说的道,不是修道的道,可以算是另一个原则的道。人生的大原则、大道理,都是同样不能杂,要专一。这句话很重要,你们修道打坐,想证果位,要深入一门,方法不要学多了。方法多了,你没有智慧,不能融会贯通,结果一样都无成。做人做事这个道和这个法则之道也是一样。“杂则多”,道杂了,思想就多了;“多则扰”,思想多了就困扰自己;“扰则忧”,困扰自己就烦恼忧虑;“忧而不救”,人有烦恼忧虑在心中,救自己都救不了,还能救人家吗?还能够救天下国家吗?孔子开始骂颜回。 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