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dy{padding:15px;font-size:16px;} h1{font-size:22px;line-height:155%;} h2{font-size:21px;line-height:155%;} h3{font-size:20px;line-height:155%;} h4{font-size:19px;line-height:165%;} h5{font-size:18px;line-height:165%;} h6{font-size:17px;line-height:165%;} p{margin-top:10px;margin-bottom:10px;line-height:175%;} img{max-width:100%;overflow:hidden;} a{color:black;}内篇·应帝王 02 天根/游于殷阳,至/蓼liǎo水之上,适/遭/无名人/而/问焉,曰:“请问/为wéi天 下。”无名人曰:“去!汝鄙人也,何/问之不豫也!予/方将/与造物者/ 为人,厌/则又/乘夫/莽眇miǎo 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 /圹kuàng埌làng 之野。汝/又/何帠yì(说梦话)以治天下感予之心为?”又/复问,无名人/曰: “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阳子居/见/老聃dān,曰:“有人于此,向疾强梁,物彻疏明,学道不倦 ,如是者,可比/明王乎?”老聃曰:“是/於圣人也,胥易技系,劳形 怵chù 心者也。且也/虎豹之文/来田,猨yuán狙 jū 之便biàn (便捷)/执嫠lí之狗/来藉。如是者,可比/明王乎?”阳子居/蹴cù然曰:“敢问/明王之治。”老聃曰:“明王之 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shì 。有莫举名,使物自喜。 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参考译文: 天根游于殷阳,走到蓼水之上,恰巧遇着无名人而问说:“请问治理天下的方法。” 无名人说:“去吧!你这个鄙陋的人,为什么问这不妥当的问题!我正要和造物者交游;厌烦了,就乘着‘莽眇之鸟’,飞出天地四方之外,而游于无何有之乡,处在广阔无边的旷野。你又为什么拿治理天下的梦话来扰乱我的心呢?” 天根又再问。无名人说:“游心于恬淡之境,清静无为,顺着事物自然的本性而不用私意,天下就可以治理好了。” 阳子居去见老聃,问说:“假如有这样的一个人,敏捷果干,透彻明达,学道精勤不倦。这样可以和明王相比吗?” 老聃说:“在圣人看来,胥吏治事为技能所累,劳苦形骸扰乱心神。而且虎豹因为皮有纹所以招人来田猎,猿猴因为敏捷所以被人捉来拴住。这样,可以和明王相比吗?” 阳子居惭愧地说:“请问明王怎样治理政事?” 老聃说:“明王治理政事:功迹广被天下却像和自己不相干,教化施及万物而人民不觉得有所依恃,他虽有功德却不能用名称说出来,他使万物各得其所;而自己立于不可测识的地位,而行所无事。” 老聃曰:是于圣人也,胥易技系,劳形怵心者也。 老子说,这个马马虎虎,算是一个人就是了,如果说够得上圣人之道的,他还早呢!“胥易技系”,他说这一种人啊,他已经把人性中不是真的圣情,用过度了,变易了,看起来,与普通人很不一样。他的技术已经散了,不是整体。“劳形”,虽然聪明,这个生命不是完整的,自己很劳苦。庄子也讲“巧者劳,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的名言。巧者,是指能干的人,聪明、有学问的人,他们又劳苦、烦恼又多。笨笨的、一样都不能的,这个人最舒服,也一无所求。“蔬食而遨游”,吃饱了饭菜,一天优哉游哉,睡睡觉,打打坐,什么事情都可以不干。“泛若不系之舟”,优哉游哉,吊儿郎当,好像在没有人的船上漂来漂去。世界上有不少这样的人,不要修道,他已经是道了。懒惰的同学,很可以把这几句抄起来,如果老师叫你交报告的时候,你就写上这是从庄子那里学的。所以这个老子就讲了,这样的人还是“劳形怵心”,他心里头有忧患,随时都觉得不好。真正的明王之治 且也虎豹之文来田,猨狙之便、执斄之狗来藉。如是者,可比明王乎?阳子居蹴然曰:敢问明王之治。 这就是老庄之道,道家的思想。这里庄子引用老子的话,老子有没有说过呢?不知道,不过《庄子》这里是这样说的。刚才老子已经讲过了,他说这样的人,比他为明王,他没有直说这个不行,老子没有下断语。换句话说,这样的人不是人性的自然,他已经把人性雕刻了,加上后天的做假,已经把人性支离破碎了。再进一步说,“且也”,并且“虎豹之文来田”,老虎、豹子身上长的花纹,皮毛又好又美。 “田”,古代叫作田猎,到野外去打猎。为什么猎人非要杀掉虎、豹不可呢?因为它身上的皮好,做成皮袄穿上很暖和,而且花纹很高明,所以老虎、豹子的这条命是因为身上的皮毛引来残杀而送掉的。 “猨狙之便”,猨狙是猴子里的一种。猴子的种类很多,猨狙身体很灵便,在树上跳来跳去。猨狙因为灵便,人把它捉来养,教它变把戏,或者关在动物园。“执[插图]之狗”,“[插图]”是[插图]牛,很笨大的动物,猎狗很精灵,鼻子一闻就找到猎物了。狗因为鼻子很灵敏,所以被人养成猎犬。虎、豹一身都有用,连虎骨、虎牙、骨髓、虎皮,没有哪一样不可以补人的。就像牛一样,从牛奶到牛皮、牛毛,样样有用,就是因为有用,才招来祸害。猴子因为太聪明被人捉了,聪明的小狗因为嗅觉好所以被训练打猎,“来藉”就是被人家用绳子拴起来。 “如是者,可比明王乎?”老子说,这样就是高明的皇帝,就是圣帝明王。老子说的这个道理,只能够悟,不能够讲,讲出来很讨厌的。把人变成狗啊,把人变成什么啊,把天下事都变成猎物,这些都是道家的思想。所以逐鹿中原,把国家、天下变成猎物,变成虎豹,谁有本事打猎打到了,这个就归你所有了,这一块肉归你吃了。而那些聪明的都变成猎狗可以看门,能干的变成养的猴子,他所谓圣帝明王,就是一个动物园的园长,而且养些高明的动物。意思大致如此,我没有讲完,因为我实在讲不下去,这个内幕不能拉穿的,讲完了就拉穿了。对于历史哲学看通了,太没有味道,这样叫作明王啊!我向诸位声明,我留了一手。 “阳子居蹴然曰:敢问明王之治。”这个阳子居听到这里,很惊讶,眉毛也皱起来,就问老子,明王治天下怎么治?庄子描写越是高明的人,他用人的办法越是这样。老子讲什么叫明王,高明的领导,就是这个样子。所以听得阳子居很不是味道,请问他究竟明王治世之道如何。 老聃曰: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 这都是领导学啊。最高的领导学有好有坏,这还是上级的,不是最上层。最上层的庄子前面已经讲过了。这些治世的明王,秦始皇开始,拿中国历史来讲,秦、汉、唐、宋、元、明、清,都谈不上明王。如果我们拿教育程度来比喻,这一些明王,是我们这个政治研究所一年级的学生,至于上古那些明王,有虞氏、泰氏,是我们政治研究所毕业的学生。至于说秦始皇、汉高祖、唐太宗、朱元璋,等等,是我们政治研究所开除的学生,就是这样一个比喻。所以现在老子讲的明王之治,那些还在政治研究所一年级的学生,已经那么高明了。“明王之治”,我告诉你,“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譬如周文王、周武王,加上帮忙的姜太公、周公几个兄弟,就使周朝八百年天下太平。以功劳来说,为老百姓做事的功劳,第一是武功,第二是为老百姓做事,爱人爱天下的功劳,所以说是功盖天下。“而似”注意这个似字啊,妙就妙在这个似,好像自己不占有,就是老子所讲的,以身为天下先,身先天下,就是这个道理。“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也就是我们现在民主思想的为民服务。民主思想是西方来的,为民服务,人人也为我服务,是同样道理。所以你肯牺牲自己的,天下自然归心。不肯牺牲自己的,你一个人也活不了。所以,人能为大家而生活,自己才有生活,这就是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 “化贷万物”,这个贷是假借。他说,他是借用道德的感化,是爱、是仁慈及于万物。“而民弗恃”,人民觉得心理上没什么害怕,觉得这一位领导人真是为我们,是爱我们的。“有莫举名,使物自喜”,他也用不着标榜自己的功德与声望,而天下个个都喜爱他。下面一句最重要,历代帝王拿来做秘诀的四个字,“立乎不测”,究竟有多高、多深、多伟大,是你想象不到的,估计不了的。这就是说圣帝明王的心理,你是没有办法去猜测的,因为他立乎不测之地,唯有得道的才做得到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那是真正的道了,真做到了那样可以学道了,游心于无有者也,最后游心在空灵的境界。 庄子对于《应帝王》,四段挂了四个问题在那里,他没有给你联起来。其实每一节他都给你联了起来,这个中间要用思想了,不要被庄子的文章所骗。庄子这一篇《应帝王》,等于是他最好的密宗,那秘密得很!但是他摆在那里你就不懂,你如果把这几段连起来,你就大彻大悟了。不是禅宗那个大彻大悟,对于《应帝王》这一道大彻大悟了,那么入世之道,历史哲学就都搞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