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很能干,单位上大事小事只要安排到她手上的,都可以顺利完成。按理说,她的升职机会一定会有很多。但是,由于平时太爱说,过于耿直,导致上司不敢重用。所以别人升职了,她还在原地踏步。
我们学习知识,当然是知道的越多越好,利于我们做出权衡判断。但是,要面对是非时,一定是说的越少越有利了。胸无藏言的人一定会很受伤。
现代社会,人们的压力都很大,怎样一吐为快呢?我们要试着去找一个适合于自己的释放的通道,将怨气发泄出。以前,林肯总统的方法是写信,痛骂对方一通,以解心头之气,骂完就将信烧了。看来,我们现在的方法会更先进,比如可以用“录像录音”来解气,再配上音效,还能“深情并茂”的发挥,自说自话,用这种方法释放,或许效果更好。反正,不能当大喇叭去广而告之。《要懂得,适当守口如瓶》,这就是今天来自素手纤云的文章。一起来听。
《欢乐颂2》里有一个梗:樊胜美在走道撞见晚归的安迪,看她心情不好主动开导,却忍不住说出自己和王柏川的感情遭他母亲破坏的小秘密,安迪很惊讶,樊胜美却很释然,压在心里多日的郁闷找到了出口,有片刻轻松。
生活里有很多樊胜美,遭遇各种烦恼,积压到一定的情绪想说出来,说完后难免后悔,因为对方未必是安迪,能有保守秘密的涵养。
大多数倾听者是外向粗糙的小蚯蚓和八卦主观的樊胜美,她们的共性都有一张大嘴巴,还没弄清状况话就溜了出来,常将自已和对方陷入窘境,弄得彼此不得安生。
安迪不一样,她理性睿智,真诚善良,她不会随便传播也不主动评头论足,对各种信息守口如瓶。
流行过一句网络语“流言止于智者,聊天止于呵呵。”
这个“呵呵”有着无限大的意义:有人懂得区分是非黑白,永不越界;也有人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更多的是没有是非观的人,不知道祸从口出,只顾一吐了之,却是满城风雨,后患无穷。
如果说明知不问是人格魅力,那么知而不言就是人格的顶级修养。
宋丹丹就具有这种魅力,她在24岁时,有过一段闪婚,仅维持一年,鲜为人知。
有人问起,她说:“对任何人我都不曾透露过那段往事的印迹,因为我答应过他绝口不提。”
办完离婚手续后她们一起看了场电影,吃了顿饭,在饭桌上他认真地对她说:“丹丹,我跟你结过婚,娶过你做我的老婆,已经很幸福了,但是有件事你一定要答应我。”
“什么事?”她看着他。
“将来你如果有名了,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都永远别提我的名字。”
二十多年过去了,宋丹丹履行着承诺,一直守口如瓶。她说:“我不说,是因为尊重。”
这么多年,外界一直揣测着宋丹丹的几任婚姻,但她始终不辨。她是聪明的,知道有些话不能贸然出口,伤人不利已。
生活里有很多爱错的人,总因怨恨分手处处宣扬对方的种种不堪,极力将一切罪名都推过去,全然不顾往日情意。
而真正的爱过,就算分开了,也会缄口三分,为了未来,一切守口如瓶。
那天,我临时有事出门,找表哥借个车。
半个小时后,他的驾驶员将车停在楼下,是个新人,全程都很礼貌,却不多言。
回来后打电话说谢谢,随口问一句:“哥,您怎么换驾驶员了?”我记得过去那个小伙子精明开朗,腿脚勤快,又爱聊天,很讨人喜欢。
表哥说:“那一个是个大嘴巴,几次听到别人传话过来,一些私事和公事都被说了出去,虽没什么大是非,但听了总是不爽。”
表哥是私企,难免走一些关系,有急事了家人用车都是难免,但如果身边人以传播领导私事为乐,多少带着炫耀寻求快感,却不知有些话会随风跑,越扯越无形。
表哥说最初朋友推荐这个小伙子时,因为关系亲密曾有心栽培,很多事并没顾忌他,没想到他的大嘴巴不仅让他人不爽,也断送了自已的前程。
有些人,善于探究别人的隐私,他们并不在乎当事人在经历什么,只需谈资与传播。
聪明人一定要学会止语,不问不说是一种尊重,有很多好朋友因为第三者传话互撕,也见过同事们互扯而三堂对质,更见过因为不小心泄密而引发血战。
无论哪一种撕的方式,结果都是朋友变仇人,变路人。
辞达则止,不贵多言。
这是朱熹一句诗,他告诫世人,言辞只要能表达出意思就行了。
的确如此,真正优秀的人,都去做有用之事了,除非那些平庸到极致,低级到恶俗之辈才有时间与精力去探究、八卦、攻击。
他们忘了,思想才是不出声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