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言自语的妙用

自言自语的妙用

2017-09-09    05'31''

主播: yngaokun(乐高)

12 0

介绍:
  平常写文章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就是内心的自我对话,有人又叫“打腹稿”。想好一件事情之后,内心可能会出现很多场景,那可是杂乱无章的,要通过分析和思考,才可能就会产生你想表达的内容。当你还没有讲出来之前,这叫“内部语言”。通过整理加工之后,就可能会形成了“外部语言”。这是一个从里到外的过程转换,当我们要进行表达的时候,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有利的因素分析,二是不利因素的考量,进行一个对比取舍,就会很容易构建成了一个方案,此时只要按图索骥,就能进行有效的说明了。当然,目前最实用的工具就是我们的手机,先录下“所思所想”,慢慢的去找到我们关心的重点。先说出来,慢慢挑选,这个自说自话的方式,可能就是一种写文章的好方法。今天我们通过一篇文章,用科学的方法来解答,自言自语的妙处。   很多人都有过自言自语的经历,就算没说出口,也有过在心里和自己说话的时候。那为什么人要进行这种自我对话呢?《科学美国人》8月的一篇文章《人为什么要自言自语》,作者查尔斯·费尼霍夫的文章说,人们和自己的交流,可以分成有声和无声两种,有声就是自言自语,说出声来;无声就是“内部语言”,在大脑中对话,不出声。这种在脑子里跟自己说话的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内部语言(内部语言这个词的创造者,是俄罗斯心理学家维谷斯基。维谷斯基认为,人类的内部语言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维与想法。内部语言最开始表现为自言自语,当一个人的心智足够成熟了,自言自语会逐渐内在化,转化成内部语言。   内部语言的第一个作用,是帮人们管理、调节自己的行为。维谷斯基曾经做过关于儿童画画的实验,小孩在画画的时候会自言自语说:“哪有铅笔?我要一支蓝铅笔。”当他发现没有蓝铅笔的时候,如果是心智发展程度比较高的小孩,会继续跟自己说:“现在没有不要紧,我可以先用红铅笔画。”这个小孩就是在用自言自语的方式,调节自己的行为。当儿童的心智越来越成熟之后,这个过程就会内在化,不需要非得出声,也就变成了在脑海里自己和自己的对话,形成了内部语言。这就是心智成熟的表现。   内部语言的第二个作用,是帮我们学习新技能。文章说,当你还不能熟练掌握一种新方法的时候,你可以边做边讲,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说出来,这样可以帮助你理清思路,更快地掌握新方法。   内部语言的第三个作用,是让人更有创意。文章说,在你需要创意的时候,可以在脑海中设立两个小人,一个负责提想法,另一个负责不断地问:“为什么?”“还有更好的想法么?”“还有别的方法么?”或者让心中的两个小人打擂台,每个小人提一个想法,彼此说服,看谁能获得最后的胜利。这些都可以激发你的创意,让你的想法更加多元化。